即时新闻

逾3000个“三人小组”奋战广州抗疫一线

日行上万步与病毒赛跑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6月07日        版次:A03G    栏目:直击    作者:董柳、张豪、李钢、符畅、符畅

     6月5日,一个“三人小组”正在赶往位于封闭区内的次密接者家中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梁喻 摄

  

  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近日,在同新冠肺炎病毒赛跑的紧要关头,“三人小组”再次站到了广州抗疫一线。

  6月3日起,在广州荔湾芳村的封闭区域和封控管理区域,一支由属地社区基层干部(志愿者)、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组成的社区“三人小组”开始运作,主要承担开展健康监测、上门核酸采样、落实隔离监管、协助转送排查、配合疫情处置、协助物资配送、反映群众需求等多项职能。

  “三人小组”是广州社区疫情防控中的一项“实用发明”,曾在去年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威力。其中,社区居委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熟悉当地社情民情,有利于做好全面入户排查工作,确保不遗漏人(户);医务人员能够发挥对疾病诊断、判断的专业优势,有利于及时排查,及时判断,防患未然。

  据统计,广州已有社区“三人小组”逾3000个,人数上万人。目前,在广州荔湾封闭封控区域开展工作的社区“三人小组”,按照高风险地区200户左右一组、中风险地区400户左右一组、其他地区800户左右一组配备。

  

  医护人员上门测核酸 三小时换三套防护服

  

  6月3日下午,广州荔湾区芳村片区实施封控管理。当晚,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30名医护人员来到白鹤洞街支援核酸检测,“90后”周翠环就是其中一位。5日,羊城晚报记者跟着她“暴走”三小时,记录“三人小组”一天的工作。

  9时许,在白鹤洞街山顶社区居委会二楼生活区,“三人小组”队员们在这里集中,分配当天的任务。周翠环的任务是给5户16位次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次密接者)上门进行医学观察并检测核酸。

  第一户和第二户次密接者住在鹤洞路同一小区,距离白鹤洞街山顶社区居委会约1.5公里,由于白鹤洞街属于疫情高风险地区,公共交通停运,他们只能走路前往。

  约15分钟后,大家来到第一户次密接者小区楼下,这是一栋老楼,没有电梯,次密接者住在三楼。在34℃的高温下,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手套、鞋套、护目面屏……周翠环和队友们上楼。

  “请问有人在家吗?我们是来上门检测核酸的医护人员”。周翠环轻轻敲了敲门,不一会儿,门开了,出来一位阿伯。

  核对完信息后,周翠环拿出体温枪对他进行测温,同时问老伯,“最近有没有喉咙痛?或者手脚没劲不舒服?”阿伯均表示没有,随后周翠环拿出标签,不到1分钟,核酸采集完成。

  接着,他们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户次密接者家中……

  完成两户次密接者核酸检测后,周翠环又进行洗消,并脱掉防护服。“下一户次密接者距离这里有1公里左右,为避免交叉感染,我不能穿着防护服在街上随意走动。”周翠环说。

  当日,她所负责的5户16位次密接者分散在三个小区,所以她需要更换三次防护服。当检测完最后一位次密接者,周翠环脱掉防护服时,里面的衣服已经湿透,脸上被N95口罩勒出的痕迹也清晰可见。

  回到居委会已是下午3时多,此时,她和队友们还没有吃午饭。而这,对他们而言也是常态。

  “这边大都是老楼,没有电梯,一天下来,要走上万步。”周翠环说。不过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居民很配合,也很理解他们的工作。

  (羊城晚报记者 张豪 李钢) 

  

  民警逐门逐户走访 一天要走两万多步

  

  “去年疫情期间,我主要负责宣传工作,用键盘‘战斗’。今年我响应单位号召,冲上前线。”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教育培训处文体科副科长夏雨说。

  6月2日晚,夏雨与政治部其他11名支援民警奔赴荔湾区。根据工作安排,3日,他所在支援队伍和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组成12个“三人小组”,对口支援白鹤洞街山顶社区。此时白鹤洞街已是高风险地区,当日主要对高考学生、监考老师以及次密接者进行检测,他作为机动组成员协助处理了一天的突发情况。4日起,他们随即上门对重点社区居民全员检测,并承担次密接者核酸检测采样任务。

  “要和病毒赛跑,我们必须更快一点。”夏雨介绍,采样前,需在小程序上录入被检测者的信息,由于在线登录的人数太多,扫码速度很慢,为加快进度,他们只能手工录入。一天下来,他们完成了近30户84人核酸检测。

  由于交通管制,夏雨和同伴们每天只能步行前往各个社区,单程就需要半个小时,然后再穿上防护服、逐门逐户走访。一天下来,要走2万多步,因为防护需要,一天甚至穿脱防护服达三四次。

  令夏雨感动的是,群众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一些居民提出为他们搬板凳、送水果,虽然他们谢绝了,但群众的这份关心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夏雨的妻子也很理解他。6月5日,夏雨在朋友圈发布了身穿防护服的照片,妻子转载附语,“You are my hero”。

  夏雨表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疫情早日结束,能早点回家看看妻子和7个月大的孩子。

  (羊城晚报记者 符畅)  

  

  社区工作者深入排查

  帮群众解决生活难题

  

  经历过去年的疫情,如今统筹安排社区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时,荔湾区花地街恒荔湾畔社区居委会主任曾豪更加娴熟。

  恒荔湾畔社区共有9栋居民楼、2090间住房,常住人口超过4000人,属于大型密集型社区。“去年社区内有3例确诊病例,所以现在我们更加不敢掉以轻心。”曾豪说。

  5月21日荔湾区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疫情后,恒荔湾畔社区便进入备战状态。26日荔湾区发布全区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后,曾豪和同事随时待命出发。

  “作为‘三人小组’,我们主要对接上级下发的密接、次密接者名单,深入社区进行排查,同时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他说。在社区居委会工作的13年来,他每天都和居民打交道,因此上门走访时,居民也更加信任和配合。

  走访过程中,“三人小组”也会帮忙处理居民遇到的各种难题。曾豪介绍,近日就有一位90多岁的阿伯在家做饭时不小心摔倒,他的孩子因各种原因无法赶回,只能打电话给居委会求助。于是,“三人小组”及时上门,将阿伯送上救护车。

  作为社区“一把手”,曾豪除了日常走访,还要协调各方面工作,他的电话24小时开机。连日来,他每天凌晨两三点才能睡,早上6时又起来。在他看来,工作虽辛苦,居民的理解和包容就是最大的工作动力。“有时在微信群中发完消息,居民们都很关心我,让我早点休息,这样就足够了。”他说。

  曾豪家住荔湾区海龙街,在封控管理下,他已经10天没见过家人了。

  曾豪愧疚地告诉记者,去年疫情期间,他有一个月没回家,当时曾承诺两个孩子,今年暑假一定陪他们出去玩,“现在只有等疫情过后,才能弥补孩子。” 

  (羊城晚报记者 符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