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我走上战疫一线的第一天 到南沙转送了三名阳性病例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6月08日        版次:A04G    栏目:一线心声    作者:

  

  口述: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 王春远

  整理: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杨晓佳 潘英媛

  

  

  4日,广州市卫健委向全市召集医务人员及负压救护车进行集中隔离待命,统一调配转运阳性病例,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当天下午6时就收到紧急通知,让我和同事李勇、司机师傅三人准备些个人物品到市八医院随时待命。李勇是我们医院急诊科的医生,去年转运阳性病例时我俩就是搭档,配合默契。

  6月5日一早,我们三个刚到市八医院就接了一个任务——去南沙接三个阳性病例。

  三个阳性病例是一位女士和她的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分别为5岁和1岁。考虑到有幼儿病例,我们出发时还特意多准备了些儿童医用口罩,没想到后来真派上了用场。

  从嘉禾望岗到南沙,横穿了整个广州,8时30分出发的我们,到达病例所在的小区时已经10时30分。在小区门口等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带我们前往病例家中。

  “我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带去吗?”这是那位女士见到我们时问的第一句话,她看上去比较镇静。但是她抱着的1岁大的孩子,看到我们全副武装的样子有点害怕哭闹了起来,可能以为我们是“怪兽”吧。家里5岁的小朋友倒是很淡定,从我们进门到准备离开时,她一直在小书桌上认真地写作业。

  “你叫什么名字?”我依次问了妈妈和5岁的小朋友。虽然上门前,我们已经向社区工作人员确认过病例的姓名等信息。但为了确认信息无误,我们仍需要向他们询问相关信息。

  10时45分,我们一起出发,前往市八医院。离开之前,我们叮嘱女士把家里的水、电、门窗关好。

  从南沙去市八的路很长,我和李勇坐在负压舱的一侧,女士和她的两个孩子坐在我们对面的一侧。负压舱里的空气是经过过滤后再排出去的,不会对外面的空气造成污染,不过人坐在里面会有一点憋气的感觉。

  和阳性病例面对面坐着会不会紧张?去年疫情刚开始时,真的很紧张,当时大家对新冠肺炎完全不了解,记得第一次出车时我的手和声音都在发抖。不过今年我镇静了许多,知道做好防护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倒是坐在我们对面的女士,没有了在家时的那种镇静,不停地向我们提问。

  她最担心的是两个孩子会不会和她分开治疗。我和李勇向她解释,孩子不会和母亲分开,而且市八医院护士照顾幼儿非常有经验,听了这些她渐渐平静了下来。

  5岁的小朋友一直盯着我们看,她感知到正在发生什么事,又不清楚发生什么事,一脸懵懂。看着她的眼睛,我有些心疼,虽然转运过不少新冠阳性病例,但这是第一次转运儿童病例。

  因为路途比较长,加之救护车有晃动,5岁的小朋友晕车了,在路上吐了两次。我们帮她进行了及时处理,每次都换上新的口罩。

  12时50分,到达市八医院后,我们带着她们三人走出负压舱。司机师傅用手势向我们示意去哪栋楼。因司机室是封闭的空间,我们听不到他的声音,只能用打手语的方式交流。

  把三名患者交给病区医生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完。我们要把负压救护车开到指定的地点,先用紫外线等消毒,再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最后再用酒精布擦拭。消毒工作花了一个多小时,这样才能确保转运病例时不会发生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