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拴 “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意指天上的彩霞 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记录了潜翁因梦为诗,梦里桃源之心境,短短四百字,给世人留下了永恒难忘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一个缤纷世界。 地处粤北的丹霞山似乎也是一个可以让人“忘言”的桃花源。比如位于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南部,东临浈江,锦江纵贯南北,总面积达180平方公里的韶石山就是一处“桃花源”。韶石山共有三十六座石峰,峰峦奇秀,或拔耸百余仞,或似香炉、蜡烛、走兽,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据说距今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经过此地曾登山奏韶乐,动听的乐曲使周围的山石也为之动容,变成形状奇特的“三十六石”,韶石因此得名。于是,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东衡州取韶石之名改为韶州。 有韶乐为伴,韶石山为邻,丹霞山当然也就更加紫气浓郁,成了人杰地灵之处。不说别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之韶石山的山脚下、浈江与灵溪交汇处的周田镇风度古村——张屋村就是一块紫气蒸腾的风水宝地。这块山川秀丽、沃野平阳、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之处,乃是岭南诗祖、唐朝著名诗人、名相张九龄的故里,也是岭南张氏宗族繁衍发祥之地。张九龄是唐开元一代名相,他一生坦诚耿直、不畏奸邪,勤政为民、造福黎庶,乃德才兼备、刚正清廉之一代贤臣,是拥有远见卓识、锐意革新的政治家,也是品高诗雅、开岭南诗风的一代宗师。他的千古名相风度、《千秋金镜》贻谋、梅关古道运筹,以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诗文名句,一直备受后人的景仰和赞颂。 无独有偶,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丹霞山,不仅仅拥有韶石山和风度古村,它还有惊险绝伦、风光无限的长老峰、锦石岩和人间净土别传寺,也有奇景丹峰——阳元石与阴元石,更重要的,它还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 “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意指天上的彩霞。在广东韶关丹霞山地区,有厚达300-500米的红色砂砾岩,这些岩层在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后,就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峰丛和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的矿床学家冯景兰,于此注意到了这些分布广泛的地质学上叫做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165万年前)的红色砂砾岩层,他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这些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1939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由此,“丹霞地貌”的学术命名也就由东方的中国向四海五洲传播了出去。 丹霞山确实拥有“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的诗境。丹霞山内、锦江河畔,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夏富古村,应该就是曹丕笔下的那方“明月”和“华星”。 夏富古村也确实是丹霞山里的桃花源。在这里,我见到了81岁高龄的李颂沂老人,李老是夏富古村的活字典,这位当过村干部和村民间艺术团团长、执笔修订夏富村《李氏族谱》的老先生,身体矍铄,健谈风趣。我请他喝酒,老人欣然应约驾电动车前来,推杯换盏,侃侃而谈。他说,夏富村追根溯源,还得从李姓人南迁择居开始。南宋理宗年间,江西吉安举人李子乙从广西苍梧县令的官位上退休回家,路过此地,见此地北西南三面丹山横亘,临东一湾锦水抱绕田园,欣兴之余毅然决定迁来此地安居乐业。回赣后李子乙即带领一帮家族宗亲,于当年夏季就迁到这个清凉舒适的山间盆地,开始了李氏家族桃花源式的耕读生活。 明末清初,明朝崇祯年间的兵部尚书、赣南都御使李永茂率部过庾岭来到仁化,买下丹霞山作为反清复明的屯兵基地,隐姓埋名,苦心经营。顺治元年,李永茂来夏富寻找宗亲,得知仁化李姓与他南阳一支同属唐西平王李晟一脉,老家都在江西吉安。异地相逢,内心感慨自然不言而喻。李尚书见这里前有“三峰”,后有“五魁”,“文星”映左,“武曲”临右,与他老家南阳“盘谷山”的风水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他就在五指山下的山门题写了“盘谷山”门匾。 夏富村的历史渊源流长,文化底蕴自然也就相当的深厚。在这里,民俗文化异彩纷呈,比如“装故事”“舞狮”等。行走在夏富村的古街老巷,徽派、岭南派和欧式西班牙风格建筑比比皆是,这些藏在深山的古建筑瑰宝,当然与夏富村在史海长河中长时间地拥有水旱码头之位关系密切,南来北往的客商,海内海外文化的撞击,自然会让这个“隐居”的古村拥有别样的风情。也正由此,2012年,夏富村被广东省评为“广东省古村落”,2013年,更被评为“广东最美古村落”。 夏富村不只是拥有老屋古街那方古雅沉淀出的清静,这里四季变换着的田园山水,常常以油画的色、水墨的境,迷醉着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在这样山水相应、丹霞映晖、翠竹环绕、山歌飞扬的福地,油菜花开、扁舟清唱、金稻柚果、小桥清江、四季魔幻的夏富,演绎着红与绿、山与水、情与朴的桃花源式中国新农村诗意的栖居。
-
即时新闻
丹霞山下桃花源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6月23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胡红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