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伊朗新总统有外交突破点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6月24日        版次:A09G    栏目:外媒观察    作者:钱克锦

     陈春鸣 画


  羊城晚报国际评论员 钱克锦

  

  61岁的易卜拉欣·莱希19日当选伊朗新一届总统后,由于他是公认的强硬保守派,所以,这几天媒体对他在伊核问题上的态度颇为关注,对伊朗外交的走向也有不少猜测。综合各方面分析可见,尽管莱希是个强硬派,但在外交方面也会有务实的一面,并且也有外交突破点。

  先简单说一下伊朗总统职位和所谓的强硬立场。伊朗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但伊朗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最有权力的是最高领袖,宪法规定其绝对权力不容更改。现任的最高领袖是哈梅内伊。因此,总统被视为二号人物。伊朗政府中的情报和安全部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等人选由最高领袖亲自提名。所以如果没有最高领袖的首肯,总统的外交政策很难行得通。

  至于立场强硬,伊朗一名学者在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说,外界特别是西方眼中的伊朗强硬派,实际上往往是强调民族文化和民族尊严的人,并不是一定要对外如何强硬。这种观点应该有一定道理。

  至于新当选的莱希,他之所以给人以特别强硬保守的印象,和他的身份和经历有关。

  莱希是一名宗教人士。他15岁开始在什叶派圣城库姆的宗教学院学习,17岁开始就在政治上积极反对推行西方化和世俗化的巴列维王朝政权。虽然后来长期在司法系统任职,但他一直坚持在宗教学校担任教职。宗教人士的身份也为他在政治发展增添有利因素。据说他深得哈梅内伊的信任,屡获重任。不少分析还认为,他是未来最高领袖的热门人选。

  莱希和西方关系一直很糟糕。西方一些国家指责他曾违反人权,莱希还受到美国的制裁。

  正是这些因素,一些西方媒体认为,八月初莱希上台后,伊朗的政府、议会以及所有机构,都被强硬保守派掌控,可能会出现一个强硬的伊朗。

  6月21日,莱希召开记者招待会,被问到是否愿与美国总统拜登见面时,他简短地回答“不”;谈及伊朗发展导弹等时,他又说这是“不容谈判”的问题。部分西方媒体因此确认莱希对外会很强硬。

  不过,也有很多分析认为,莱希在伊核问题上和外交战略上可能会有比较务实的态度。

  卡塔尔“半岛”新闻网22日的一篇分析认为,尽管当年特朗普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莱希等强硬派借此批评温和派的鲁哈尼总统“幼稚”,但在重启伊核协议谈判问题上,莱希应该会比较务实。一方面,他会坚持美国先解除制裁的原则性立场;另一方面,伊朗目前正面临经济停滞、失业率高企和新冠疫情等多重挑战,如果在伊核问题上达成协议,美国和欧洲解除制裁,对伊朗的经济恢复肯定有好处。《纽约时报》23日的一篇报道称,如果达成协议,美国可能会继续对伊朗一些个人的制裁,但会解除在石油、银行转账、航运等领域的制裁,这对莱希竞选时“发展民生”的承诺会有很大帮助。

  对美关系也不是莱希政府外交的全部。“半岛”新闻网22日的另一篇文章称,伊朗近年来在地区问题(叙利亚、也门、伊拉克、巴以冲突以及阿富汗局势)上的影响有所增加,而美国这几年在中东又实行收缩战略,伊朗新政府如果真想有作为,也可以从发挥自身影响、改变与邻国关系上着手。

  与这种看法相似,伊朗《德黑兰时报》在20日也刊发一篇文章,认为尽管外界以为莱希是强硬派,但沙特可能会发现莱希上台后,沙特迎来与伊朗改善关系的机会。沙特和伊朗是地区对手,特朗普时期,美国政府拉拢沙特对抗伊朗,拜登上台后改变了这一做法;伊朗现任总统鲁哈尼一直被外界认为,没有足够权力来改变沙特和伊朗的关系,莱希接任后,将更能得到最高领袖的支持,因此有足够权力。所以,两国可能关系会好转。而莱希在21日的新闻会上也表示,沙特和伊朗可以在对方重开大使馆。两国最近也有代表团在伊拉克境内谈判。

  所有这些似乎都说明,如果“强硬保守的”莱希真要想在外交上有所突破,机会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