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云买菜”持续火爆 前路漫漫亦可期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6月24日        版次:A15    栏目:    作者:汪曼、王文杰

     “云买菜”平台频频以打折吸引用户

    

  

  文/羊城晚报记者 汪曼   实习生 王文杰

  

  “‘饿了么’跑腿大叔帮我买了超级大的土豆,可能还担心我没菜吃,西芹和小白菜又各给我来了两把,谢谢您嘞。”近日,家住荔湾的吴女士发朋友圈,感谢了帮忙买菜的“饿了么”跑腿大叔。事实上,疫情让不少消费者习惯了“云买菜”。去年,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以“云买菜”为代表的社区团购后,大打价格战,一分钱5颗鸡蛋、一分钱100克百香果、一毛钱一袋盐……虽然低价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参与其中,但也留下了疑问——价格战之后的“云买菜”究竟还能留下多少用户?经过社区团购“百团大战”之后,现今“云买菜”又该往何处发展?

  

  “云买菜”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早在5月29日广州市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商务局新闻发言人就强调,将持久加大生活必需品备货量,广弘集团、岭南集团等重点保供应企业及市供销总社按平时5倍以上的供应量加强粮食、蔬菜、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备货,盒马鲜生、朴朴超市等线上本地生活生鲜平台,按照平时状态下存量的2-4倍进行储备。疫情期间,这些“云买菜”平台更是成为广州市民补充食品的重要来源。

  “去年疫情以来,我们家基本上都在网上购买蔬菜生鲜等食品。因为确实方便,而且疫情期间减少与外界的接触,比较安全。”家住天河区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他们家就陆续在各种“云买菜”平台上买菜,线上买菜已成为了生活常态。

  美团、饿了么、淘宝、京东、滴滴、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云买菜”,引发“烧钱大战”。经常轮流打开几个买菜小程序比价的李阿姨说:“哪个便宜买哪个。”她告诉记者,现在她和姐妹们经常蹲守着小程序,等优惠、秒杀。她的姐妹曾阿姨表示,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买菜,菜都要够新鲜、种类够多、价格够低才行。

  谈到“云买菜”的火爆,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梅林海表示:“‘云买菜’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在疫情期间更因为无接触的卖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这也吸引来了不少资本。买菜做饭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市场非常庞大,资本正是看中这点,所以不断涌进‘云买菜’的领域。实际上,由于资本的进入,更多的经销商加入其中,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云买菜’并没有因为疫情过去而陷入困境,反而发展得更加完善。”

  

  供求双方需不断磨合 “云买菜”前路漫漫

  

  互联网巨头入局,低价补贴让不少人加入到“云买菜”队伍中,这也意味着平台要扩大备货量。据叮咚买菜数据显示,仅今年大年三十当天,订单量较年货节日均上涨50%左右。但是,仍有不少消费者反映,节假日很多平台经常缺货。此外,也有消费者表示,所谓的低价菜都是限量的,即使设好闹钟定时抢,也经常抢不到。

  “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少做菜做饭,所以他们都不怎么会挑菜,不像我们会挑新鲜的。”一位习惯在市场买菜的陈阿姨说,她在线上买到几次不新鲜的菜后,就减少了“云买菜”的次数,“除非是特别便宜才买”。陈阿姨还告诉记者,在平台买菜退货非常麻烦:“我有一次买到的菜觉得不新鲜,就想退货,但是申请退款需要拍照,可是照片不如现实中看得清楚,所以最后的退款也没成功。”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3日,市场监管部门对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云买菜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

  面对在发展过程中的“云买菜”平台显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梅林海表示:“任何一个新型业态的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都需要政府的规范和管理,以保障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只要不违背市场供求的原理,不违背公平公正的原则,可以让供求双方在市场中不断磨合,以获得一个最佳的状态,从而促进‘云买菜’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们中国有14亿人口,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人群,哪怕是1/10的人使用云买菜平台,那也有1.4亿的消费人群。不管是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还是其他相关公司的上市,都说明资本看好这样的一个市场,经历了疫情之后的‘云买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梅林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