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挖掘禀赋 立足“三老”山区致富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6月24日        版次:A03    栏目:    作者:

     胡安泉

  

  羊城晚报记者 梁正杰

  

  先进个人 胡安泉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原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 佛山市高明区委常委、二级调研员


  胡安泉(见图,受访者供)是佛山市高明区委常委、二级调研员,2018年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三年扶贫工作,在他看来,最大的收获和成绩就是,摸索出一种少数民族贫困高海拔山区脱贫攻坚的有效模式,因地施策推进减贫——他总结为“三四五”扶贫工作法。

  

  依靠海拔落差建药王谷

  

  木里县是藏族自治县,共有少数民族21个。该县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大部分处于山区,最高海拔5958米,最低海拔1400多米,巨大的海拔落差形成“一山四季”的立体气候,对人类生存生产是劣势,却是形成药材良好药性的优势。

  “我们建设‘药王谷’园区就是按照当地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土壤种植不同的药材,这个优势非常明显。”胡安泉自豪地说。

  “累计实施项目82个,其中医技综合楼只用了46天就建成9层大楼;推动木里药王谷项目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3523亩,帮助至少7000人就业;实施文化扶贫,成立凉山州首次国家级会员艺术家支教团队;引进一批文创企业,建成图书馆、12个文化坝子、锅庄舞蹈队……”这是胡安泉在开展扶贫协作工作期间交出的成绩单。

  

  总结扶贫“三四五”模式

  

  三年扶贫工作,胡安泉摸索出一种在少数民族贫困高海拔山区脱贫攻坚的模式和工作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三四五”。

  “三就是‘三老’调研方法。我有一个工作习惯,调到一个新的工作地之后,首先就深入基层了解当地特点。”胡安泉说,第一个“老”是当地的“老天爷”,即自然资源禀赋;第二个“老”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人文特色资源;第三个“老”是当地“老百姓”,他们所形成的独特生产生活方式和民间智慧。胡安泉认为,这些都是很好的脱贫突破口。

  四是指“四物”:植物、动物、药物、礼物。他走遍全县29个乡镇进行广泛调研,提出了全县的“四物”产业发展体系和方向。将当地种植的植物和养殖的动物进行深加工,把产业链延长,进而提高产业附加值。扶贫工作组在当地建起动物屠宰加工厂,把藏香猪火腿、牦牛肉干的产品注册成品牌,通过电商销售,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将村民从山中釆摘的野生菌和种植的花椒烘干包装,核桃榨油打造成地方品牌。“药物”就是建立完整的药材种植、加工、订单式销售体系。“礼物”就是将木里县21个少数民族“非遗”及不同的服饰、民俗、民族“图腾符号”等打造成文化旅游产品,给当地旅游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五”就是用三年时间重点抓好五项工作:解决当地人的住房;其次是教育,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形成系统化教育扶贫;第三是帮建医院;第四是建立起一个大型综合性的产业园区;第五是培养当地的企业家队伍,带领老百姓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