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红色文化历史久远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6月30日        版次:T04    栏目:专家观察    作者:

  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一级作家 梁凤莲

  

  广州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这是广州红色文化最好的定义,我们的“红色”不仅仅包括了建党、建军之后的历史,还应把追寻的目光放得更远一些。

  广州的红色文化从1840年开始。从那时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解放,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些先烈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往开来,砥砺前进。所以,不能单纯理解广州的“红色文化”就是1921年建党之后、1927年建军之后的事情。

  广州的红色文化、海丝文化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当代城市现代化进程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只有达到这样的认识高度,我们才能真正地对自己城市的文化充满自信和自豪。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红色文化是我们的文化身份、文化基因,要通过传播去疏通历史运行的河道,让历史基因在当今活化起来,每个人都要有文化自省的意识,追问“我身在历史何处”。

  打造文化共同体,不仅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横向的共同,也包括古往今来纵向的共同,从观念到行为的建构均需达成共识。作为一座多元兼容、融会贯通、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提升广州文化自信,提升广州城市形象,离不开对广州进行更有高度的定位、评判和富有导向的传播。尤其是,文化自信必定建立在理论提升和认知的共识上,这也是新老广州人热爱广州、拥有家园感的最好理由和坚实依仗。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文艺作品是传播红色感人力量的重要载体。以文化为底色、以历史为图谱展开具有时间深度和空间广度,具有对真善美、对革命历史的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的文学表达,在文化引领生活、文化传统传承方面,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些文学作品,对广州的红色历史都有富有地方特色的反映,例如《三家巷》。直接反映革命斗争历史的作品还有时任《羊城晚报》总编辑吴有恒的《山乡风云录》,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南海潮》《大浪淘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