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千年商都 “财气”汇聚

一眼百年 读懂广州金融威水史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7月05日        版次:A12    栏目:珍藏一座城的记忆8    作者:施沛霖

     岭南金融博物馆现场(广东钱局)

     粤海关十两银锭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

     西班牙银元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

     墨西哥银元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

     英国贸易银元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

     法国贸易银元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

     “烂板”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

     戥子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

           长算盘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

     清银号用天平与一百两砝码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

     清银号用天平与一百两砝码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

     清末民初广州濠畔街钱庄用工匠铜锤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

     清末民初广州十八甫钱庄店金银盒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清光绪年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

     广东造币厂位于广州大东门外黄华乡(今黄华路)

     1950年广州华昌棉花厂认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获得的光荣状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

  

  文/羊城晚报记者 施沛霖

  部分资料及图片提供/岭南金融博物馆

  

  岭南地区在我国金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金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广州更领风气之先,近现代中国的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大多发端于广州。从典当行、票号、银号到形成规模的民间金融街,都反映出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商业底蕴及民间智慧。在近代革命史中,广州的红色金融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千年商都,“财气”汇聚。流淌在广州城市血脉中的金融基因以及求实、开放、创新的城市特质,令广州在新时期写下了更多传奇的金融故事。

  

  专家说  

  

  受访嘉宾

  ●许涤龙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开放催生近现代金融先驱的形成

  

  羊城晚报记者:广州作为千年商都,近现代在金融方面领全国风气之先,其历史原因是什么?

  许涤龙:或许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在中国近现代金融发展史上,广州是名副其实的先驱。究其根源,就在于广州始终处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广州的开放可谓源远流长。东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古罗马)第一次由海路前来岭南进行贸易,标志着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初步形成。据史书记载,中国首次派出专使出使是三国·吴黄龙二年(230年),控制岭南地区的孙吴政权派遣朱应和康泰由岭南出使南海诸国。唐代广州通海夷道是当时全世界最长的远洋航线,经过90余个国家,航期89天,全程共约14000公里。明成祖朱棣时期,全国最大的驿馆是广东市舶司属下的“怀远驿”(专门接待外国贡使和蕃商,位于今广州西关十八甫)。

  而且,广州是清以后全国唯一未曾关闭过的通商口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正式取消海禁,最先开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对外通商贸易,并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设立四个海关。而粤海关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后全国惟一的通商口岸,广州也成为最早面对国际市场的地区,“十三行”的兴隆尽显当时对外贸易和金融活动的盛景。

  正是在开放的背景下,清中期以后江南、华南地区的近现代商品经济先行发展起来了。华南相比江南的优势在于毗邻港澳,具有直通东南亚和欧美的便利。这些原因都令广州近现代在金融方面领全国风气之先。

  

  羊城晚报记者:近现代的广州,创下了哪些金融业上的“中国第一”?

  许涤龙:近现代中国的金融制度、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许多都是由广州发端的。其中,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广州是中国近现代保险业和银行业的发源地。

  清嘉庆十年(1805年),在广州成立的谏当保安行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保险公司。

  清中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商品贸易的发展,船舶运输和货物仓储不断增加,水、火灾害时有发生,需要通过保险来分散风险。嘉庆年间(1796—1820年),广州成为西方国家商品输入中国的主要口岸。嘉庆六年,广州最早出现由外国商人联合达成的临时保险协议,规定对每艘船载货物承保限额为1.2万美元,但此时还未出现任何形式的保险机构。至嘉庆十年,由几家洋行合股组成的谏当保安行(Canton Insurance Society,又称广州保险社)在广州成立,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保险公司,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的诞生。

  该保安行由宝顺洋行和怡和洋行(比尔—麦戈尼亚克—渣甸洋行)轮流担任经理,规定每5年结算一次。至道光十五年(1835年)宝顺洋行退出,怡和洋行独自经营谏当保安行,并于道光十六年对保安行进行改组,更名为谏当保险公司(Canton Insurance Company),在广州继续开展业务;于光绪七年12月在香港改组,光绪八年1月1日更名为广东保险公司。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金融资本——英国丽如银行(又称东方银行或西印度银行),在香港设立分行,在广州设立分理处,成为中国最早成立的银行机构。

  丽如银行早期以汇兑为主要业务,其自身既买卖汇票,同时也是汇票买卖的经纪人。19世纪70年代以后,丽如银行在中国的机构扩大了营业范围,开始大规模经营贴现和放款业务,但在广州的主要业务还是办理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汇兑。1884年,该行在锡兰对咖啡作物大量贷款,由于咖啡歉收,导致该行损失严重,香港分行也随之歇业。光绪十八年(1892年),丽如银行宣告破产,它在中国的8个分支机构也同时停业,退出了外国在华银行的行列。

  除了保险业和银行业机构的创立,近代广州金融还有诸多闪光点。例如,光绪十五年(1889年),广州铸造的光绪通宝是中国最早铸造的机器铜钱;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州铸造的七二正版龙洋是中国最早铸造并流通的机器银元;民国十三年(1924年)8月15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民国中央银行在广州成立;1928年2月20日,全国第一家红色政权银行——海丰县苏维埃劳动银行成立。

  

  羊城晚报记者:从近现代中国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的发端,到成为当代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广州怎样的城市基因和优势?对当代金融业带来什么启示?

  许涤龙:岭南金融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有不竭的创新发展动力,最大的优势是求实、开放、创新。

  广州的开放基因一直延续下来,并在改革开放中大放异彩,由此催生当代广州金融不断创新创造。例如,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辨伪点钞机,拥有亚洲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ATM和AFC权威研究机构,开发了全国第一个区域性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建立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广州民间金融街,创立了全国首家小额再贷款公司,等等——广州金融的辉煌仍在继续。

  

  

  博物馆说

  

  几多广州金融佳话 尽藏一方“财富”天地中

  

    坐落在广州越秀区庐江书院旧址内的岭南金融博物馆,是华南地区首家综合性的金融博物馆。在馆藏的10000多件(套)藏品中,从岭南最早铸造的货币,到清朝、民国的世界各国钱币,再到当代金融证券都应有尽有。

  钱币无疑是这里藏品的主角之一,清代从粤海关流入广东的各国银元、广东造币厂铸造的钱币等,都是广州城一百多年来“财气”汇聚的实物佐证。而旧时民间借贷、典当及银号等传统金融行业留下的形形色色的金融藏品,也折射了广州金融界的民间智慧。而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关广州及岭南的红色金融往事,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壹

  粤海关银与广东钱局,佐证广州“财气”汇聚

  清政府宣布开放海禁后,先后设置四海关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当时,外国从中国进口茶叶、丝绸和陶瓷等大宗商品,海关征收了大量的关税,并成为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海关收取的关税主要是银锭和银元,品相较好、较完整的银锭会直接上交国库,而一小部分银锭和银元会进入市场流通,其它则入了官库,回炉重新熔炼成规格、成色统一的银锭,并加盖特殊的印戳,成为官银。因此,自“海关”设立以来,就产生了大量的“海关银”。

  岭南金融博物馆馆藏粤海关十两银锭,是清朝对外贸易巨大发展的重要见证物,并体现了官银铸造、流通等文化特征。

  清政府实施“一口通商”政策后,只保留粤海关进行对外的大宗商品贸易。大量白银随着贸易流入广州,以西班牙银元(本洋)、荷兰银元(马剑洋)、墨西哥银元(鹰洋)、英国银元(站人洋)等为主,其中本洋和鹰洋流入数量最多。

  白银的流入奠定了广州“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的美名,这也是粤海关银锭产生的重要成因。


  ●西班牙银元

  

  又称本洋。有双柱、查理三世像、查理四世像、费迪南七世像等四种版式。这种银元含银90%。

  

  ●墨西哥银元

  

  又称鹰洋。币面有鹰花纹(鹰为墨西哥国徽)。道光九年,鹰洋已流入广东,其大量流入则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英国贸易银元

  

  俗称“站人”“站洋”银币,银元正面中央是英国海洋女神形象,女神侧身而站,右手持三叉戟,左手扶盾,盾面绘有英国国旗标志。背景远方为一艘英国三桅帆船。

  

  ●法国贸易银元

  

  俗称“坐洋”,银币正面主图为自由女神坐像,女神侧身而坐,左手扶椅,右手持杖,旁边为几束生长旺盛的麦穗,在靠椅后面垂挂有象征海洋贸易的船锚。

  

  ●“烂板”

  

  在这些银元的流通过程中,如果银店收取银元,一般都会在银元上打戳以示负责。早期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中多见硬戳,即用钢印,一般为一个简单的汉字或符号打在银元上。每转手一次便打上一次戳。在流转多次之后被打了多个戳的银元就会变成俗称的“烂板”。

  

  在对外贸易中,传统而繁复的银两制度渐不再适用。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光绪皇帝,向外国采购铸钱机器,制造便于流通的银元。当年四月得到朝廷许可。同年,张之洞选址广州大东门外黄华乡(今黄华路)并动工兴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铸钱厂。选址的考虑是因为当时这里近河道,连通的濠涌直抵河口,交通运输便利。

  光绪十五年(1889)二月铸钱厂竣工,占地面积82亩,定名“广东钱局”。光绪十五(1889)四月二十六日开炉铸钱。由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铸钱厂——广东造币厂成立,开启了中国铸币工业的近代化。

  1889年,广东造币厂试铸了光绪通宝,这种七钱三分的银元比市面流通的外国银元成色好、分量重,老百姓纷纷收藏。这套银元很快被人收藏或熔毁,减色减重再铸以牟利,所以,七钱三分的银元流通时间很短,很快就退出了流通市场。

  出师不利后,造币厂重新铸造了七钱二分版银元,俗称七二番版。可惜还没来得及发行,就在朝廷上掀起了轩然大波:银币光绪元宝的四周被洋文环绕,仍置洋文于面,体制未合。于是只能重新设计。因此七二番版存世量极其稀少,是中国银元收藏界的十大珍品之一。

  经历了前两版银元的失利,第三版光绪银元终于被市场认可,迅速占领了流通市场。

  

  贰

  形形色色的金融藏品,折射旧时广州金融界民间智慧

  

  随着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的核心地位逐渐增强,作为民间融资渠道的广州典当业迅猛发展,有“当铺多过米铺”之称,并经历当、按、押、小押的发展历程。清代、民国时期典当业相当兴盛,民国二十三年(1934)广东的当铺多达1276家,广州则有525家,曾经“当铺多过米铺”。

  银号则起源于明代的钱商,是从主营货币兑换、货币熔铸、金银首饰制造等行业转变成为经营存款、放款等业务的金融机构,大型银号还有发行银票、钱票的功能。

  民间借贷、典当以及银号等传统金融行业,为解决当时民间资金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戥子

  

  戥(děng)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称重计量工具。清人钱大昕谓:“等子所以称物者, 俗作‘戥’”。民间交易的繁荣,促进了戥子的使用,使金银称量更加便捷。

  

  ●算盘

  

  大商号、大银号交易数量很大,会用到特制的长算盘,或通常放置于钱庄柜台,一分为二供店小二使用。而当店家出门谈个小生意,以便携为主,也出现了与戥子大小相近的小算盘。

  

  ●天平与砝码

  

  戥子虽然便携,但过重的物件还是需要使用大天平和大秤杆。

  

  ●钱庄工匠铜锤

  

  这件藏品是钱庄用的工匠铜锤,其与一般工匠锤相比,特别之处在于侧面书写有文字:广州濠畔。旧日广州濠畔街银号钱庄集聚、货物交易十分繁忙。小小一枚“濠畔”铜锤,折射出广州“小秦淮”的旧日繁华。

  

  ●带电话号码的十八甫钱庄店金银盒

  

  这件十八甫钱庄店金银盒上有一串奇怪的号码:14988,其实这是一串电话号码。据文献记载,光绪三十二年,新建电话西局于十三甫南16号,安装由日本制造的磁石式人工电话总机7座,每座100个号码。专供十八甫钱庄、金银铺和丝绸业等商户装用,体现出岭南人善于使用新技术,敢于开拓新领域。广州较早使用电话的人是从事商业和金融的。

  

  叁

  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岭南红色金融作用重大  

  身为广州人,广州中央银行的往事你是否知晓?而从全国第一家红色政权银行——海陆丰劳动银行在广东诞生,到“南方券”见证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激烈的金融斗争,革命岁月里的红色金融历史,值得一代代人铭记。

  

  ●中央银行促进了财政统一,巩固了广东国民革命根据地

  

  中央银行的地址设在如今广州沿江中路193号,即现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市第一支行营业部。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胜利召开,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广东革命根据地也渐趋巩固,孙中山于1924年7月24日批准宋子文的呈请,同年8月15日正式成立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成立以后,不仅担负起革命政府须借助金融机构实行的财政、经济职能,而且业务范围和享有的特权都超过其他银行、银铺,成为革命政权所辖地区的无可争辩的金融中枢。

  从初创到结束,广州中央银行只存在了四年多时间,它自成立之日即担负起时代使命,积极为政府筹划军政经费,促进财政统一,使广东国民革命根据地日益巩固,国民政府得以有力量兴师北伐。

  

  ●解放广州前夕,南方人民银行发行纸币南方券以统一华南金融市场

  

  解放广州前夕,广东地区各根据地就已建立起一系列金融机构,并发行一定数量的纸币。1949年7月8日,南方人民银行正式成立,总管理处设在揭西。

  南方人民银行发行的南方券包括1元、5元和10元三种面额主币,1角、2角和5角三种面额辅币。南方券成为了华南解放区统一的本位货币,它的发行为驱逐外币、发展解放区经济、统一华南金融市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各级分支机构相继建立,南方银行宣告全面结业。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在广州受到踊跃支持

  

  新中国刚成立三个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发行公债——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1年1月5日至3月31日为发行期,债额定为一亿分。在中国国债发行史上,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开国家债券之先河,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以实物来计价的国家债券。

  公债发行额度按各大区分配。广州是中南地区最踊跃支持国家公债的城市之一。这一光荣状折射出岭南工商业界群众踊跃认购的热情,更体现出岭南群众对新中国政权的积极支持和高度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