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正在咬你”的蚊子,别拍!

它的口器若留在你体内,可能让你感染疾病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7月09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陈雪

     图/视觉中国

  

  □陈雪

  

  夏天多么美好,但蚊子的存在却让人气恼。尤其被蚊子咬后,有时奇痒难耐,有时可能还会肿出个大包。

  蚊子咬后包的大小,跟蚊子的毒性强弱是否有关系呢?不同血型的人对蚊子的吸引力各有不同吗?关于蚊子,我们需要再多一点了解。因为被蚊子吸血的后果,不仅仅是痒,还可能有传染疾病的风险。

  

  蚊子包大小因人而异

  

  蚊子没有牙齿,其实它吸血的过程并不是用“咬”这个动作,具体过程是:将刺吸式口器刺进人体皮肤引起损伤,吸取血液的同时,它还分泌唾液来防止血液凝固。蚊子的唾液中含有能够抑制血管收缩、血液凝结和血小板聚集的多种化学物质。这些注入人体内的“蚊子口水”,会引起人类皮肤局部的过敏反应,使免疫细胞聚集,释放组胺和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组胺和细胞因子会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组织水肿、引起瘙痒和局部炎症反应。

  因为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反应的强弱不同,所以对蚊子叮咬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可以毫无反应;大多数人被蚊子叮后,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风团并伴有瘙痒;而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在被蚊子叮咬后,周围的皮肤会释放大量的组胺和细胞因子,从而引起超乎常人的反应如水疱、斑块、瘀斑、肿痛等,并且持续很长的时间才能消退。另外,搔抓也会使局部组胺过多地释放,增多的组胺会引起更严重的反应。这也是为什么越抓越痒、越抓包越大、越抓伤口好得越慢的原因。

  

  “欺生”咬你的可能不是蚊子

  

  有些人到野外郊游或到其他城市旅行,被叮咬之后会出现比本地蚊子咬过后的更大、更痒、更多的包。久而久之,坊间便有一种说法——野外的蚊子更毒。甚至有些北方人发现,原本在家被蚊子叮一下也不是啥大事儿,怎么去了一趟南方城市,胳膊腿上全是馒头大的包?是不是南方的湿热环境下生长的蚊子,毒性更强?

  其实这些包未必都是被当地的蚊子叮咬出来的。

  因为还有很多节肢动物(如白蛉、蠓等)都会通过刺吸血液的方式让我们的皮肤产生类似的反应。在当地长期生活的居民,因为曾被它们反复叮咬,已经产生了免疫能力,出现了脱敏现象,被叮咬后不会再出现任何反应。但对于第一次进入这些区域的人来说,对这些昆虫还没有生成免疫力,在被叮咬后,就会出现比以往的蚊子包更痒、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的症状。

  所以在没找到根源的前提下,先不要有“蚊子欺生”的判断。

  

  O型血最招蚊子?

  

  对于蚊子更喜欢哪种口味的血,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其中的“血型论”就认为:O型血最招蚊子,A型血最不受蚊子欢迎。

  其实这个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专业科学杂志《Nature》曾报道,蚊子叮咬人类是因为喜爱人类身上的味道。蚊子的触角中包含有气味受体蛋白,这些蛋白能够识别人们身体所散发出的不同气味。而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气味是受基因控制的,这也就是有的人招蚊子、有的人不容易被蚊子叮咬的原因。这种差异跟血型是毫无关系的。

  既然招蚊子的原因与基因有关,那么招蚊子的人就无法轻易降低自己对蚊子的吸引力,这时候只能采用物理防护和化学驱蚊的办法了。

  

  留下“吸管”可能后患无穷

  

  如果恰好发现蚊子正趴在自己的皮肤上吸血,是应该立刻拍死它,还是先将其赶走,然后再追杀?为了安全起见,建议你最好先轻轻将其轰走,再追踪灭杀,而不是直接一巴掌拍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报道:一位美国妇女拍死一只正在叮咬自己的蚊子后,蚊子携带的致病真菌从皮肤上留下的微小创口进入体内,感染了深部的肌肉,最终导致她不治身亡。当然这只是个案。一般来说,蚊子在吸血时突然被人拍死、口器还来不及拔出的话,留在皮肤内的口器作为异物,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加重局部的免疫反应,使瘙痒和皮疹更严重。

  事实上,蚊子吸血时刺入我们皮肤的口器,叮咬过程中注入人体的唾液,都是导致人类感染病毒的途径。所以蚊子在吸血的同时,还可能在传播多种疾病。

  全世界目前已知的蚊子有3000多种,我国蚊子的种类也达到了300多种,其中会传播疾病的主要有按蚊、伊蚊和库蚊这三种。我国比较常见的蚊子叮咬后引起的传染病有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这些疾病的病原体都可以在蚊子体内存活并且增殖。而这些疾病都会有严重的症状,比如发热、头痛、意识障碍、胃肠道不适、皮疹、淋巴管炎等表现。

  因此,避免被蚊虫叮咬始终是我们夏日的必修课。

  (来源:科学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