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湾区生态“保卫者”曾红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公益惠民赤心报国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7月09日        版次:A16    栏目:    作者:陈亮、崔晓君、黄华利、卢迪

     广工校友曾红卫

     广工大学城校区中心田径运动场

     广工学子开展实践创新活动

     扫码关注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亮 实习生 崔晓君

  通讯员 黄华利 卢迪

  图/学校和受访者提供

  

  他是带领团队申创了20多项照明专利的“追光者”,是广东“全民健身”的倡导者,是大湾区水资源生态发展的“保卫者”,是十年来多次反哺母校的“广工人”。他就是广东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广工”)自动化学院84级工业自动化专业校友曾红卫。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曾红卫有着那一代人的鲜明特性,勤奋、踏实、爱国。在求学和创业的道路上,他不断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格言,读书求知、实干兴邦、公益惠民。

  

  始于广工  

  阅读观世界,行动探未来,运动享生活

  

  “到广工读书是我人生一个重大转折,这是我从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曾红卫曾用“幸运”一词来表达作为“广工人”的骄傲与感激。

  广工对于他而言,是“梦开始的地方”,在这个青葱校园,他用知识描绘事业版图,用书籍开阔眼界,用行动践行广工精神。“广工的氛围很好,有踏实的学风、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这些深深地教育和滋养了我。”

  阅读是曾红卫坚持至今的习惯之一,“大学时我最喜欢‘泡’在图书馆,系统工程、政治、历史、名人传记,什么书都读……”他认为,学校的阅读环境拓宽了他的眼界,使他能更好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在商业上的“敏锐嗅觉”。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他还逐渐建立了自己看待世界、社会、未来的“哲学”,“我学会了通过阅读、思辨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多个角度考虑事物。”

  刚步入大学,他已经把职业发展、创业方向等“超纲”内容作为日常思考的问题。这种“想太多”的思维模式或许造就了他日后“一看一个准”的事业辉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从小就是一个想得比较早、想得比较远的人。”他说道。

  除了时常“头脑风暴”,曾红卫也很关注身体健康。时至今日,年过半百的他还是一个精力旺盛,精通游泳、跑步、骑车等的“运动达人”。“最开始是跑步,一个学期后我每天早上5时多起床去游泳,7时多回广工上课。”这种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他成为当年广工800米、1000米和1500米跑步比赛的创纪录者。他笑称,“我可能是整个学校起得最早的学生。”

  “不管是在哪里,我都一直坚持冬泳。”对体育的热爱使他成为了广东全民健身的倡导者。作为惠州市冬泳协会、惠州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的会长,他连续组织举办多届惠州横渡东江活动、惠州市铁人三项比赛,其中惠州市铁人三项比赛是目前广东省内唯一一个国家级体育赛事。他一直坚信:“体育事业未来会发展成为大湾区的重中之重。”

  

  行于广东  

  三十载艰辛创业,数十次感恩回馈

  

  1988年,曾红卫从广工毕业后,就职于惠州的一家工业公司,但这却与他的凌云之志不相合。“原计划是工作十年后再创业,但惠州发展太快,十年太晚,我等不了了。”于是,一年后,他毅然辞掉工作,赤手空拳“下海打拼”。

  曾红卫的“第一桶金”得益于他敏锐的行业洞察力。20世纪90年代,他曾到厦门出差,在一家饭店吃饭时发现里面居然有冷暖空调,“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个新生事物,它必将淘汰电风扇”。他对冷暖空调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回到广东后迫不及待地联系了春兰空调惠州总代理,投身到了空调行业中。

  销售工作并非易事,“当时为了学营销技能,我曾跑到惠州的一家啤酒厂做了三个月的销售员,几乎跑遍了整个惠州。”他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将该啤酒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10%拉升到90%,挤掉了其他同期竞争对手,成功占领市场。

  进入21世纪之际,广东悄然兴起“亮化工程”,城市夜景照明愈发受到重视。曾红卫便率先将目光聚焦到霓虹灯的改造上,加入到中国照明领域“追光者”的行列。他于2003年创立深圳科思贝照明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创立惠州市景虹景观照明工程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室内外灯具开发、研制、生产以及城市夜景灯管环境、建筑群体、广场等的亮化设计、施工。

  这期间,萌芽于广工的科创精神成为他在追光路上的“火种”。他亲自设计和主持研发并申请了20多项照明相关专利,其中部分为国外专利,“1999年真正出了成果,通过霓虹灯亮灭来控制色彩,我们拿到了一个彩色灯管的专利。”2004年,惠州市以曾红卫的公司实施的灯光工程“东江明珠”为主题进行项目申报,最终斩获全国第三,是当年广东省乃至中南六省(区)唯一入选的城市。

  在艰苦创业的同时,曾红卫也不忘初心,积极回馈母校。作为牵头人及发起人,他组织了广工惠州校友分会的筹建工作,多年来持续支持学校各项活动,如自2015年起累计赞助多项大学生科技竞赛、创业竞赛十余万元,并多次担任大赛评委;2016年被评为第三届“感动广工大”人物;2020年,捐款30万元用于支持大学城校区中心田径运动场的修缮工作等。

  

  扎根惠州  

  紧抓湾区发展良机,构建惠民生态屏障

  

  惠州是曾红卫的“第二故乡”,1966年出生于兴宁的他,年仅6岁便随父来到惠州。“我一直在惠州长大,从小就住在东江边上。”对他来说,惠州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幸福摇篮,还是其事业腾飞的广阔蓝天。

  “小时候,家附近有一条河,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曾红卫回忆道,“后来由于城市发展工业的进程中忽视了环保,广东许多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污染问题,家附近的河流水质也变差了,很难再见鱼虾。”因此,他肩负起了社会赋予的责任担当,成为广东生态的“保卫者”。

  2017年,他成立惠州碧海源科技有限公司,以“让人民群众喝到优质饮用水”为企业使命,引进了以色列世界领先的海水淡化技术和净水技术。为攻关相关技术,他邀请了广工的李冬梅教授一同前往以色列进行实地考察,团队前后去了7趟以色列。“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人类的发展进程是相似的,多看外面就能为中国的发展找到方向。”

  此外,曾红卫进行了大量沟通协调工作,促成北京首创集团接手处理了位于惠州市区、污染严重的“惠州垃圾焚烧场”,解决了这一困扰历届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老大难问题。“我们自己一分钱不收,只想着为当地老百姓做一件好事,让他们‘卸掉包袱’。”他说道。

  在他与志同道合人士的努力下,恢复惠州青山绿水美丽生态这一夙愿正在实现,他还通过组织横渡东江的形式呼吁全社会共同爱护东江母亲河,“希望年轻一辈都能看到以往清澈透明的东江。”

  

  小链接

  

  您心目中的广工精神是什么?  

  务实 创新

  

  务实、创新。实实在在做事,并不断构想新东西,满足社会需求,这是工科人、工程师的责任和使命。创新力也是企业生命力、发展前景的最重要指标。企业要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特长、资源、平台等实际情况,不断把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事业上。

  

  您对广工师弟师妹们有何建议和寄语?  

  勤思考 多求解 会换位

  

  希望师弟师妹们学好课程之余广泛阅读,勤思考、多求解、会换位,保持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至少会一项运动,养成独自锻炼身体的习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关键要有耐心和毅力,欲速则不达,要沉得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