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项项精准举措,曾经的贫困地区变富变美,居民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资料图) 揭阳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我国向世界庄严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敢为人先、务实创新,在圆梦小康的奋斗历程中提出不少新举措新方法。即日起,羊城晚报推出《小康圆梦·广东实践》系列报道,聚焦各重点领域的丰硕实践成果,展现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生活图景。 羊城晚报记者 王漫琪 大道康庄,小康圆梦。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圆亿万南粤人民小康梦而不懈奋斗,贡献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经验,讲述广东的小康故事。 一组数据亮出广东小康社会的十足成色:“十三五”时期,广东全省经济总量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入高收入地区之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经济活力不断增加,2020年广东市场主体总量1384.85万户,稳居全国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38年保持全国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6月,广东脱贫攻坚表彰大会郑重宣告:全省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和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全面加强党的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平衡城乡发展。在一项项精准扶贫措施的加持下,南粤大地上的边远老区、相对贫困村实现“富起来”“美起来”的蝶变,成为乡村振兴的富裕村、网红村、卫生文明村。 从雷州半岛徐闻菠萝逆市畅销的探索,到定格形成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广东多措并举带活各地农产品销路,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帮助广大农民增收,农村致富。 为了解开粤东粤西粤北发展不平衡的症结,广东大手笔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发展新格局。今年1月,广州、深圳先后与湛江、汕头签署合作协议,探索“双核”+东西两翼“副中心”的城市联动新模式。省内多个城市依托自身优势,实现经济体量和发展质量的提升,共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产业园,数以万计汇聚“云”端的外贸产品,正不断激活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为了打开“一核一带一区”要素流通动脉,广东致力构建贯通全省、畅通全国、连接全球的“12312”海陆空现代化交通体系,让人流、物流、资金流实现高效互融互通,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以来,广东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绿色发展让人们享受更优的生活环境。曾经沦为“污染典型”的深圳茅洲河、粤东练江,如今是“治污典范”;全省五级8万多名河(段)长坚决贯彻河长制,破解“九龙治水”局面,整改河湖问题45.7万个。全省“万里碧道”“森林进城”等共建共享美好生活举措,实现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8.61%,拥有214个湿地公园、125个森林小镇,珠三角9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还老百姓以蓝天绿水青山,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