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市一医院首用“深度自体采血”解手术之急

术前抽血术中输回 缓解用血紧张问题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8月04日        版次:A06    栏目:全知道    作者:张华、魏星、黄月星

     市一医院为手术前的患者进行术前自体采血 图/医院提供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华,通讯员魏星、黄月星报道:这两年,广州各大医院临床用血紧张,不少医院无法及时给患者进行大手术。近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深度自体红细胞单采术”,即通过术前自体采血、待到手术需要用的时候再回输到自己体内的方法,在广东省率先开拓患者血液保护的内涵外延,升级输血科供血能力,实际解决患者的手术治疗难题。

  

  大手术用血准备量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暑期学生放假叠加影响,从今年6月下旬开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O型红细胞仅有日均9.5单位(相当于1900ml)的供血额度,而这仅仅只是一台大型手术的用血量。正常情况下,市一医院日平均用血申请量为43单位。

  在市一医院等待手术的患者,常常因为手术用血不足而不得不推迟手术时间。关节外科住院的陈女士急需手术,供血不足让她和医生焦急万分。今年6月25日,罹患骶骨肿瘤的陈女士来院治疗,关节外科丁文焕主任团队为其制定“肿瘤切除+人工骨盆置换术”手术方案。

  该手术复杂,预计术中出血量大,手术备血需要至少15个单位的O型红细胞,这对于医院的输血科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率先采用新方法突破供血困境

  

  接到临床用血会诊请求后,输血科主任魏亚明与主任医师黄建云查阅患者病历与相关检验结果,提出了应用深度自体单采技术为患者贮存自体红细胞6单位+异体血的用血方案,减少异体红细胞使用量。

  术前三天,输血科团队应用自体红细胞单采术(深度自体血采集)为陈女士采集了自体浓缩红细胞6个单位,过程顺利,用时仅50分钟,复查其血常规在预估值范围内。随后,关节外科团队在术中回输自体血6个单位给陈女士,节约50%用血,其手术也随即顺利完成。

  市一医院输血科主任魏亚明告诉记者,深度自体贮血技术使出血量大的手术能顺利进展,在疫情期间缓解血源短缺和血液安全两大核心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今后此类特殊患者的术前备血方案提供了更多选择。

  

  采血1次相当于以前采3次

  

  “深度自体采血一次,相当于传统方式采集3次,同时减少了蛙跳式回输采集过程,极大缩短手术等待时间。”魏亚明向记者介绍,“此方法适合那些缺血期又急需手术的患者,更适合存在特殊血型抗体的稀有血型患者,他们可能因为找不到配合血液而不能手术。”

  据魏亚明介绍,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深度自体采集)是贮存式自体采血的一种,一次采集4-6单位浓缩红细胞,约相当于传统方式采集800-1200ml全血。“与传统蛙跳式贮存式自体全血采集相比,深度自体采血具有一次采集量大、采集时间短的优势;可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可维持患者血容量稳定,刺激造血功能快速启动,安全有效。”魏亚明说,“目前市一医院已经给八九位患者实施。”

  此外,大手术患者如术中需要血小板,也可术前单采储备自体血小板2个单位。“我们也对化疗患者在化疗间歇期采集血小板,予以冰冻保存,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及时予以解冻输回,以渡过因血小板极度缺乏导致的出血风险期。”魏亚明说。

  专家表示,该技术极大拓展了传统的贮存式自体血应用深度与广度,完全避免了异体血疾病传播风险,是目前值得推广的用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