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拟鼓励社会资源参与气象数据采集

天气预报将“更有个性”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8月13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梁怿韬、马凯盈

     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天鹿湖站区 李楚洲 摄

     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效果图 广州市气象局供图

  

  

  

  羊城晚报讯 记者梁怿韬、实习生马凯盈报道:气象站既可以是政府部门投资的“大项目”,也可以是社会资源协助参与的“微型站”。记者8月12日从广州市气象部门获悉,由广州市气象局和广州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广州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目前已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各类型的气象站将带给广州市民更多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天气预报产品。

  据悉,广州在“十三五”期间已新建多个气象观测基地、相控阵雷达和行业气象监测站,借助广州塔建成了世界最高的“气象预警塔”,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增加数量更是达到了200个。这些监测设施的增设让广州率先在全国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对气象的预报预警变得更迅速也更精准,灾害性天气监测率高达99%。

  根据规划内容,广州在“十四五”期间将依靠“大项目站”和“微型站”组建新型气象监测网。譬如在天河、越秀、荔湾、海珠等区域建成智慧城市气象观测网;在花都、从化、增城、黄埔区等则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气象观测站建设,提高“雨窝”观测站网的分布密度;在番禺、南沙区则加密和完善港口、码头、海岛、船舶、浮标等海洋气象观测站建设,建成南沙海岸综合气象观测基地;在白云和花都区完善广州空港经济区气象观测站建设;将增城和海珠生态气象观测基地打造成广东省生态气象综合观测基地。

  除了具有政府投资背景的“大项目”,气象监测也会向民间借力,如在城市中心区借助智慧综合杆、通讯铁塔安装微型自动气象站,鼓励社会资源基于便携传感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终端等技术实时采集气象数据,推动建立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和业务融合的公众参与式社会气象观测体系。

  在“大站”“微型站”帮助下,更多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天气预报产品会走进广州市民生活。规划称,广州市气象部门将逐步推出基于位置、场景感知的智慧气象服务,力争增强气象服务产品自动感知、个性定制、按需推送、在线互动、情景体验的能力。对于不同的企业、工程和重大活动等的需要,也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智慧型气象服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