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从怪奇少女到闷骚文青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8月14日        版次:A08    栏目:MUSIC听歌·热碟    作者:胡广欣

    

    

  

  鉴定对象:Billie Eilish《Happier Than Ever》

  发行时间:7月30日

  

  文/胡广欣

  

  名为“Happier Than Ever”(比任何时候都快乐),专辑封面上的Billie Eilish(“碧梨”)却苦着脸挂着泪。但这张专辑并不单纯是碧梨标志性“厌世风”的延续:昔日怪奇少女多了一丝自省,她在这张专辑里回应了成名后的种种争议和苦闷:《OverHeated》对穷追不舍的狗仔队的控诉、《Not My Responsibility》对身材羞辱的反击、《Your Power》对掌权者喊话“试着不要滥用你的权力”、《NDA》对一段背叛经历的讲述……颓丧的音乐底色因为她这两年的经历而变得比第一张专辑更有说服力。一个年少成名的主流女歌手可以公开讲述她的不满、困惑和反抗,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Happier Than Ever》继续由碧梨与哥哥Finneas O'Connell合作完成,音乐元素比上一张专辑更加多元,整张专辑的听感从另类变成闷骚。碧梨不再过分倚重节奏和电子乐,Bossa Nova、Neo-Soul、民谣甚至教堂音乐都出现在这张专辑里。主打旋律的歌曲大大增多,这对碧梨的唱功是一大考验,也是这张专辑最受争议的一点——没有了节奏和电子乐的氛围加持,碧梨的唱功真的能够驾驭“走心”的歌曲吗?幸好,Finneas O'Connell懂得如何通过制作放大碧梨的优势:专辑的人声非常靠前,碧梨的呢喃式唱法营造出一种“在你耳边唱歌”的效果。事实上,碧梨的音乐之所以被视为“Z世代的音乐”,除了她所传达的态度之外,其音乐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上一张专辑《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还是这张《Happier Than Ever》,碧梨做的始终是最符合年轻群体听歌习惯的“耳机音乐”。无论是《Not My Responsibility》在左右耳之间流动的合成器音效、《Oxytocin》颇具压迫力的电子鼓点,还是《Therefore I Am》中低沉的人声,都能带给耳机用户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