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遏制人乳交易乱象:

立法和公益母乳库建设都要做加法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8月31日        版次:A09G    栏目:今日论衡之公民问政    作者:朱昌俊

  □朱昌俊

  

  据澎湃新闻调查发现,一些自称为宝妈的人利用社交平台以每袋几十元的价格出售冷冻人乳。买家中,有人称是买给“缺奶”的孩子喝,有人称是相信偏方,用人乳敷脸祛痘,也有买家称相信人乳可“大补”,购奶自喝。不止于此,在“中介”的撮合下,还有尚在哺乳期的“成人奶妈”,以1500元一次的价格现场向成人客户出售新鲜人乳。

  以“母乳、冻奶、人乳”等关键词检索发现,在百度贴吧、知乎、小红书、豆瓣、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上,都有大量声称进行人乳交易的网帖,不少卖家配有疑似人乳的照片,底下不少买家留言咨询、“求货”。这些卖家,一般自称奶水富余、孩子喝不完;而买家,相当一部分是孩子缺奶的父母。

  客观来说,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或者说孩子奶粉过敏的家庭来说,为孩子寻求健康的母乳,这种需求应该被理解。但是,在网上通过灰色渠道购买冷冻人乳,风险不容小觑。包括人乳的来源、“宝妈”的身体状况、保存和快递等环节的巨大不确定性,都蕴含巨大的安全隐患。正因为此,早在2000年,《卫生部法监司关于人体母乳不能作为商品经营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就曾明确指出:人体母乳不是一般的食品资源,不能作为商品进行生产经营。

  不仅如此,人乳交易中还出现了“成人喝人奶”的荒唐现象。这类打着“补身体”名义的“人奶交易”,不仅有违公序良俗,一些还涉嫌色情服务,直接踩踏法律底线。如有向成人出售人乳的“宝妈”就表示,有的“客户躺在她怀里,趴在乳房上像婴儿一样吸”。这类现象,此前也被舆论抨击过,但时至今日依然存在,说明相关治理仍需有所突破。

  人乳交易的出现,部分虽然在出发点上站得住脚,但由于其安全风险,以及可能衍生出的非法服务,决定了对其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规范。这方面,目前仅有多年前相关部门的一个《批复》具有相对的指导性,显然不利于对相关乱象的规制。鉴于此,有必要及时完善人乳交易监管方面的立法,真正为这些游离在灰色状态的交易乱象划清红线,也为相关执法监管提供更明确的遵循。

  如果说,从立法角度彻底斩断人乳交易灰色利益链,是有效堵住乱象,那么,对于人乳交易背后正当而又真实的喂养需求,仍需要思考疏解之道。应该看到,的确有不少家庭在客观上无法满足母乳喂养,而部分“宝妈”的奶水又存在富余,通过合法、安全的方式化解这一矛盾,不仅有助于遏制乱象,也契合社会鼓励母乳喂养的大方向,同时也有利于降低部分家庭的生育成本。

  这方面其实早就有探索。如2013年3月,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益母乳库在广州诞生,目前全国已增至26家。这些依靠医疗机构建立的母乳库通过招募母乳捐献者、收集捐献母乳进行供奶,并负责母乳的加工、消毒、筛查、储存和分配,解决了部分家庭的正当需求。但由于相关宣传不足,社会对母乳库的接受度仍较低。此外,母乳库也还面临着运转资金保障不足,政策不完善,社会捐赠意愿不高等现实困难。这无疑需要相关部门从政策到社会动员等方面,给出更多支持,让其最大程度满足新生儿家庭对于母乳的正当需求。比如,因地制宜建立像无偿献血那样的捐奶和分配机制,或就值得思考。

  从医疗机构到生育政策制定与管理部门,都明确鼓励母乳喂养。但考虑到一些家庭的现实困难,倡导母乳喂养,显然需要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一边通过完善立法,有效打击灰色人乳交易乱象,一边以普及公益母乳库为抓手,更好满足母乳喂养困难家庭的需要,就是务实之道。在当前放开三孩生育的背景下,不妨将之纳入到生育服务体系优化的行动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