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后,广药集团要下一盘怎样的“国际”棋?

李楚源接受羊城晚报专访:力争让“潮”起来的中医药成为世界主流健康方案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9月07日        版次:A08G    栏目:    作者:陈泽云

     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泽云 图/戚容源 唐德荣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的确切疗效受到海内外的关注,中医药产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借助“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建设的东风,中医药不断在国际市场扬帆远航。作为一家刚刚步入世界500强的中医药龙头企业,广药集团在中医药的守正创新方面有什么经验,又能够为中医药国际化提供哪些助力?日前,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分享了他对于中医药加快融入全球的想法。

  “以前我们在中国500强的赛道,现在上升到世界500强的新赛道,要用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也要承担起龙头企业更大的责任。”广药集团成功冲刺世界500强企业后,来自国家中医药局、张伯礼院士以及同行的300多封贺信如雪花般飞来,共同表达对中医药企业终于占据世界500强一席之地的欣喜。忙碌之余,李楚源的信心更加坚定,方向也更加明确了。他表示,要通过打造“时尚中药”,力争让“潮”起来的中医药早日成为世界主流健康方案。

  

  A

  谈跻身世界500强:“创新基因是重要砝码”

  

  羊城晚报:广药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有些怎么样的经验可以向中医药企业分享?

  李楚源:广药集团也是经过很漫长的努力才进入世界500强,我们一直扎根于中国本土,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能进入世界500强,我想是得益于广药集团的三个基因,一个是红色基因,一个是长寿基因,还有一个是创新基因。

  作为广州市属国企,广药一直坚持党建引领,是广州国企中首家成立党校和国企党建工作研究会的,红色基因对于广药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广药集团旗下有12家老字号,其中陈李济有着400多年的历史,还有王老吉、敬修堂、采芝林、潘高寿等等,它们在长期的发展中共同铸就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像中药蜡丸技术,最早就是广药集团发明的,我们还将王老吉凉茶从药品变成了现在的饮料,这也符合我们所倡导的时尚中药,即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大众化和科普化。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希望把中药跟衣食住行结合起来。中医药产业的创新,不仅仅是制药技术的创新,也包括了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的创新。我想,创新基因是广药集团进入世界500强的重要砝码。

  

  B  

  谈中医药走出去:向国际输出健康方案

  

  羊城晚报:广药是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进入世界500强榜单的企业,这对于中医药产业有望带来哪些促进作用?

  李楚源:广药集团是一家以中医药主业的企业,也是传承国粹中医药的一个载体。我们作为一家中医药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这代表着国际上对于中医药产业的一种认可,我们要持续创造、并向国际上输出有别于西方的健康方案。

  进入了世界500强后,我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会增强,进而有更多机会跟外界的合作,成为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把资源整合发挥到极致,这对广东乃至中国的医药行业会有一个长远的意义。

  我理解的国际化同样是双向的,我们要走出去,世界要走进来。我们将从营销、科研、人才管理、国际化、各方面加强,特别是要加快国际化水平,包括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国际市场和品牌的提升。

  现在广药集团与国际已有很广泛的合作,我们引进了沃尔格林进行联合合资,引进了百特公司,走出去方面,王老吉博物馆开到了纽约等,以文化带动产业。此外,中成药也是广药旗下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品类,像华佗再造丸进入很多国家的医保,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中成药出口第一的产品。广药中成药产品进入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也是向世界提供健康方案的一个重要内容。

  

  C  

  谈制药产业发展:20年来中国医药产业突飞猛进

  

  羊城晚报:扎根医药行业多年,你觉得中国的医药产业在世界上整体处于一个怎么样的地位?

  李楚源:今天是我工作的第33个年头,也是我进入制药行业的第33年,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的20年,是我们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最快的20年,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这些年来有很多外资企业,把他们的技术专利产品转移到了中国,这个市场对于跨国企业来说是不能丢的。而中国能承接这些技术,也说明中国有很好的市场环境和不断进步的技术。

  我们现在很多药品都是国产的,民族品牌比例已经大幅提升了。这是中国制药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比如从化学药来说,我们通过一致性评价推动很多化学药进入到集采中。以前用进口的头孢,一瓶要20多元,现在用国产的只要几块钱,不仅节约了医保费用,也保障了公众的健康水平。同样的,医疗器械也不像以前那样都要依靠进口了。

  中药也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很多中药都变成老百姓家里常备的药,特别是经过疫情,中药的预防保健作用更加凸显了。生物药方面,中国的医药水平也提高得很快,比如说新冠疫苗研发,在全球,中国是比较早就研发出来了,现在中国已经接种了21亿人次的疫苗了,疫苗还出口到了很多国家。我觉得,中国的医药水平提高了,这不仅是对国民有好处,对于世界都有好处。

  对于广药集团来说,我们原来是处于中国500强的赛道,现在上升到世界500强赛道,所以更要按世界500强的赛道和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对标像强生这样的一些国际巨头。我们提出了很具体的指标,争取到“十四五”末,营业收入要达到2000多亿元,旗下有5个上市公司。

  

  D  

  谈粤澳深度合作:为大湾区生物产业注入新活力

  

  羊城晚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生物医药等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广药如何抓住契机布局?

  李楚源:大家知道广药已经把国际总部放在澳门了,定位就是广药国际化业务的对外窗口,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快广药集团国际化布局。实际上,早在2015年,广药集团就与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澳门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展合作的第一个国内名优企业,加速广药集团中药产品走向国际。

  目前,广药集团已在粤澳中医药产业园设立了广药(珠海横琴)医药产业园有限公司,定位为医药研发产业化平台,正陆续引入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际工程研究中心珠海横琴分中心、广药珠海横琴医药供应链等项目。广药集团旗下广药白云山化学制药(珠海)有限公司在珠海富山工业园建设大湾区最大的医药原料生产基地,努力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我们在澳门青洲工业园还建有生产基地,预计本月就可以正式投产。

  羊城晚报:在推进粤澳深化合作,发展中医药产业方面,你有什么样一些建议?

  李楚源:我建议是要推动两地在法规、人才、机制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最近省药监局出台的政策,简化在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流程,允许指定医疗机构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械,这也都带来了很多的发展机会。接下来还可以继续建立粤澳药品注册评审的互动机制,实现产品在粤澳同步销售,打通注册、生产、销售的通道,形成优势互补、互利的优势产业集群。

  同时,还要推动医药健康人才执业资格在两地的互认互通,推动两地优秀人才的合作交流。这些都是非常有利于加速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促进集聚创新与内外循环的重要举措。只有人、财、物的流动便利了,产业和企业腾飞发展也将更加具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