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桥底,独自练舞的男人 |
琶洲桥底阅江路边的滑板公园 |
灯光下,琶洲桥底的滑板公园像个舞台 |
广州大桥底,练习篮球的男生 |
广州大桥底二沙岛体育公园乒乓球场。疫情防控期间分时段开放,每天进行三次消毒作业 |
朱炳雄和may姐同台演出 |
海珠广场海珠桥底的民间歌会 |
海印桥底北,民间管弦乐团 |
海印桥底南,羽毛球爱好者在练习 |
夜晚8时后,猎德大桥底临江大道旁的文化街心公园,群众在这里跳健身操 |
图/文 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夕阳西下的时候,琶洲大桥南侧桥底的滑板公园亮灯了。桥上车流滚滚,桥下热浪滔天。 临近中秋,依然炎热的广州天气没有影响滑板爱好者的运动热情。如果不是旁边偶尔经过的有轨电车发出的铃声,置身于桥底下的斑斓世界,很容易沉醉在“板仔”们跳跃翻腾后滑板与地面的撞击声中。 入夜了,还有十来个“板仔”不肯离去,就着桥底的灯光继续练习。来自江西赣州的郭海东叫了一份隆江猪脚饭的外卖,他也没有想走的意思。郭海东虽然接触滑板不足半年,已经是这个刚刚开放两个月的滑板公园的常客了。 2021年7月,海珠区阅江路碧道全线建成开放,滑板公园是碧道项目的延伸。地处桥底,遮风避雨,免于暴晒,这样的空间,让郭海东这样的滑板爱好者奔走相告,纷至沓来。 21岁的郭海东喜欢广州,也喜欢琶洲桥底的滑板世界。对于他来说,桥底的路灯近似于的聚光灯,四个大桥墩带来的舞台感,独一无二。滑板者在明暗之间穿行,他们的远处是华灯初上的珠江新城。 晚上8点,琶洲大桥底下的热闹慢慢沉寂下来,西边的海珠桥底则又另一副模样。傍晚的时候,63岁的朱炳雄在微信群里发布了今晚演出的公告:各位歌迷、群友下午好,今晚如果不下雨,继续唱歌仔,相约海珠桥下。 天公作美。朱炳雄带着电脑、音箱、麦克风、歌本、脚架……在桥底的老地方,熟练地搭起一个临时点歌台。朱炳雄首先演唱了一首粤语老歌——《盼三年》,拉开当晚的海珠桥底歌会。 为朱炳雄现场伴舞的“may姐”人气很高。一首《潇洒走一回》,自带造型的她边唱边舞,活力四射。晚上10点,“may姐”在镜头前依然劲头十足,其他几位民间歌手高歌一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后,大家尽兴而归。 海珠桥头的海珠广场,是几代广州人的集体记忆。2019年,海珠广场周边环境改造升级,海珠桥底的公共空间成为亮点。从一个隐秘的角落,被赋予新的功能——地面有灯带、墙面有照明,俨然一个灯光秀场。之前辗转于公园和江边的朱炳雄歌友会最终选择将此处作为固定舞台。同样“安家”在桥底的还有广州市红韵曲剧团。声声粤曲唱段,在周末的早晨唱响。经过了夜晚的喧闹,海珠桥底白天的静谧,似乎连悠扬的粤曲也无法打扰。 海珠桥底的底色是一抹浓郁的本土街坊气息,海印桥底则多了几分现代时尚。同样是周末的早晨,在海印桥南的桥底空间,羽毛球爱好者喜欢在此运动。那些巨大的桥柱,成为了球迷们拉网的最佳选择。在这个硕大的空间里,各种常见的健身运动器械随机分布,两边摆满了可供休憩的长条座椅,还搭配了一小块儿童游乐空间。而在对岸的海印桥北,一个“天然”的舞池里,上了年纪的舞者在这里学习交谊舞。 从海印桥北头往东穿过二沙岛,广州大桥底下的二沙岛体育公园乒乓球场,每天分三个时段开放。疫情防控期间,进场人数控制在75%以内。下午4点半后,市民陆续退场,负责消毒的工作人员进场喷洒消毒药水。傍晚6点半重新开放,直到晚上9点。 广州大桥再往东行,就来到猎德桥底。临江大道旁,一个小型文化街心公园已经填满以前空荡荡的桥下空间,这里被设计成一条龙舟文化小径,猎德“龙舟招景”的特色传统在这里一一呈现:龙形景观座椅、龙舟桨亲子空间……穿着运动服的人们在猎德桥底汇聚一堂,排好队列。激昂的音乐开始响起,大家闻乐起舞,动作整齐划一。在这场“旱地”龙舟赛里,每个人仿佛都拼尽了全力,朝着未来的生活奋勇向前。 珠江横贯广州中心城区,多座桥梁飞跨两岸,早已造就花城闻名遐迩的城市景观带。珠江灵秀动人、桥上车水马龙,如今桥底也呈现出一种令人流连忘返的意趣,这,或许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