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世界遗产教育全方位系统性变革呼之欲出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9月17日        版次:A08    栏目:文脉现状    作者:黎存根、粤文旅宣

  提供全民世界遗产教育服务

  

  世界遗产教育不仅是人与世界遗产之间最重要的连接方式之一,也是通向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一把钥匙。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者进入遗产教育领域,系列跨界合作模式不断涌现。在世界遗产教育领域,一场全方位的系统性变革呼之欲出。

  2021年7月17日,在国家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主题边会上,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在世界遗产教育领域,中国既是倡导者、更是实践者,中国将世界遗产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遗产教育理念与实践。

  他表示,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需要更加关注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世界遗产保护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努力为全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世界遗产教育服务,推动全社会形成世界遗产保护合力。要关注青少年的新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为世界遗产保护培养未来的领导者、保护者和传承者。

  

  五维一体保护世界遗产地

  

  与广东开平仓东遗产教育基地一道入选“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十大优秀推荐案例”的另两个广东案例,同样切合世界遗产教育的新趋势,具有一定的时代前瞻性和示范意义。

  其中,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的“丹霞山‘五维一体’世界遗产教育模式赋能地方可持续发展”项目,是通过“管理人员、社区居民、游客、学生和社会公众”五维一体的遗产教育模式,对遗产地和社区进行全面赋能。

  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昉说,只有真正意识到丹霞山的价值,爱护丹霞山的人才会越来越多。他们探索出“丹霞山科普志愿者训练营”“中国丹霞进校园”“奇美天成丹霞山图书漂流”“丹霞山野生植物辨认大赛”等系列遗产教育品牌活动,打造了“科普小镇”“自然学校”等特色公众教育品牌,培育了多样的科普达人队伍,通过科普教育将管理者、经营者、原居民和游客有机联结。尤其针对社区和乡村开展了创新实践,以科普产业赋能社区赋能乡村,成为全球开展遗产教育的优秀案例地之一。

  据了解,丹霞山一直与国内外高校和专业机构保持良好合作,每年都接纳和支持高校科研和实践团队在丹霞山开展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研究,和上百名专家学者保持紧密合作。在本次案例的申报工作中,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团队和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团队,分别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单位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单位,为案例申报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采纳部分大学生优秀提案

  

  广东的另一个优秀案例——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主办。它已成为国内大学生品牌活动之一,旨在通过“提案竞赛”形式激发大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关键问题,深入遗产地实地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学习。

  据了解,自2009年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张朝枝发起创办“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每年组织世界遗产专家讲堂、遗产保护提案大赛等系列活动。迄今累计有315所高校、978支队伍、5000多人次参加了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活动,共有85份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提案获得了不同级别奖励。有120份优秀提案被转交给世界遗产地管理者,部分已经被采纳利用,像2020年的《在旅游讲解系统中重塑社区遗产价值认知》就是基于丹霞山社区村民集体记忆的建设路径。

  作为“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主办方之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在中山大学设立的。该教席相当于以中山大学为“科代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遗产地范围内,开展可持续旅游领域的研究、培训、监测、信息共享与文献收集活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