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馆具有未来感的设计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
文博会昨日开幕,首次移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
羊城晚报记者 宋王群 23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如约启幕。首次移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全新一届文博会带来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各政府展团和企业展商纷纷“升级”展览内容,全方位展示各自在文化产业的创新与传承。 大展团小展商均有充分展示的舞台 本届文博会从深圳福田区的会展中心移师至宝安区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各项硬件设施同步升级。据悉,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可提供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是国内目前第一大会展中心。因此,本届文博会扩大了展览规模,从10.5万平方米扩展为12万平方米。同时,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各类配套设施均按照国际最先进的标准配备,是全球领先的5G全覆盖智慧展馆和绿色展馆;1.5万个停车位可充分满足展商和观展者的停车需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宽敞明亮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各参展商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不仅大的参展团体可以有更大的布展空间,小参展商同样迎来了“大舞台”。13号馆的文化旅游·非遗及艺术品馆可谓专为小展商准备的展区,展览面积20000平方米,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展区、创意设计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艺术品展区等四大展区。而文旅特色小镇展区,将相关展商集中在一起,观展者可享“一站式”观展。 省级展团纷纷亮出“看家宝” 记者了解到,本届文博会第十二次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全部参展。文化产业综合馆是现场的“重头戏”,以全国各地省级展团为主,是文博会展览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展馆,充分展现“精彩文化、魅力中国”。 记者在该展馆看到,各省级展团不仅在展馆布置上别出心裁,而且纷纷拿出“看家宝”。在北京展区,以“古都新貌”为主题的展览令人耳目一新。步入展区中央,“遇见北京”分区借助VR多媒体打造沉浸式空间,让观展者身临其境般领略古都魅力;另一侧,110寸8K超高清液晶屏播放《紫禁城》专题片,《遇见天坛》《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等文化精品闪亮登场。上海展区则充满现代科技,彩色流光伴随着观展者脚步来回流动,“大朋VR”“幻维”等带来的VR技术令整个展区科幻感十足。 江西展区展出的“样式雷——太和殿”规模宏大、做工精细,令人震撼。云南展区将两位国家级和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请到现场,为观展者现场演奏怒族民间乐器和民歌演唱技巧。贵州展区则将传承数百年的“银编丝”“银錾刻”等传统工艺带来了深圳,令观展者大饱眼福。 “国潮”精品传承传统引领风尚 本届文博会的另一大亮点非“国潮”文化莫属。现场,几乎每个展馆都可以看见“国潮”文化的身影。传统元素与时尚文化、前沿技术相结合,碰撞出璀璨火花。 “美猴王滑雪板”“王昭君泥人笔筒”“灯笼形餐具”……各式各样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展品吸引观展者驻足。北京展区特别设立了“国潮文创”展区,集中展示了一批极具北京特色与国潮设计风格的原创文创产品。如女士喜爱的口红、粉饼盒等,纷纷印上代表北京传统文化的图案,既有古风古韵,又不失现代时尚。 广东省作为本届文博会展区最多、面积最大的展团,“国朝”文化同样是各展区的主流。从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文化工艺品,到各地市展区展示的手钩、手绣、手编、植物染、蓝印花布等传统手工艺,非遗文化与时尚结合紧密,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时尚世界。“瑶族十二姓壶”“步伐圆盘”“广东香云纱”“五福临门挂件”等“国潮”文化的代表作,诠释着广东传承传统、引领风尚,不断释放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