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报记者 陈泽云 王莉 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三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约82.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对比上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对此,国新办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受到疫情、汛情、基数升高等影响,经济压力有所显现,但经济恢复依然取得积极成效,显示出我国经济有强大韧性和活力,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 GDP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分季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付凌晖解释称,进入三季度以后,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部分地区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冲击,经济转型调整压力有所显现。 不过,整体上看,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从生产端看,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6.4%;从消费端看,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057亿元,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3.9%;从投资端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7827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3.8%。从就业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95%。 “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环比延续扩张势头,两年平均增速仍保持较快增长。”付凌晖表示。 10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将今年全球增速预测值小幅下调至5.9%(较7月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中国全年经济增速预计8%(较7月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美国全年GDP增长6%(较7月预测值下调1个百分点)。 对此,付凌晖表示,中国是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于全球经济变化作出预期调整是正常的。但去年,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基数较高。主要国际组织预期今年中国经济仍能保持在8%左右的增速,这个速度不仅高于全球平均增速,也高于主要经济体的增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看好,也说明中国经济具有强劲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 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8%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057亿元,同比增长16.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8%,比上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同期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1.6%、28.6%、21.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消费有所回暖说明我国稳住大宗和重点消费、促进新型消费等政策效果初步显现。此外,就业稳定、收入增加、疫情防控稳定都利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静文说,从央行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来看,选择“更多储蓄”的比重较二季度上升,提升居民消费意愿还需发力。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步入下行周期,对CPI形成了向下的拉力。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8.0%。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生猪生产持续恢复,产能持续扩大,相关价格出现了下降。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随着一些地区肉类腌制的需求持续增加,加上元旦、春节节日消费的提振作用,猪肉消费需求会有所增加。同时,年内中央第二轮的冻猪肉收储即将启动,这些都有利于猪肉价格稳定。 外贸总体向好仍有望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2.7%,连续5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也要看到,当前影响中国外贸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不少。海运费用高企、集装箱“一箱难求”、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疫情起伏不定等压力仍然较大。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外贸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新业态新模式动能强劲,外贸量稳质升的发展态势有较好支撑。考虑到2020年外贸高基数的影响,四季度进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我国外贸总体向好趋势不会改变,全年仍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能源供应偏紧对经济的影响可控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拉闸限电反映出能源供应偏紧。但9月份数据显示,我国发电67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月加快4.7个百分点。此外,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中,除原煤生产略有下降外,油、气、电均保持增长。 “从9月份情况看,电力生产增速有所加快。总的看,能源供应偏紧是阶段性的,对经济的影响可控。”付凌晖说,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能源供应作出了进一步部署,随着相关措施逐步落地见效,煤炭、电力供应偏紧的状况将会得到缓解,对经济运行的制约也会降低。 今年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经济恢复需求扩大以及部分产品供应偏紧等多重因素影响,PPI涨幅整体呈扩大趋势。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7%,涨幅比上半年扩大1.6个百分点。 付凌晖预测,从近期看,由于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国内部分原材料供应偏紧,PPI有可能还会高位运行。但从中长期看,随着全球能源供给和海运情况逐步改善,国内产品供给增加,PPI有望逐步回稳。其中,三季度,钢铁和有色行业价格涨幅比二季度已经分别回落了3.3和3.8个百分点。 新增就业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46元,实际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6元,实际增长11.2%。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比城镇居民高出2个多百分点,说明城乡收入水平进一步缩小,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经济持续恢复,企业效益改善,就业总体稳定,带动居民增收。促进共同富裕等相关部署的深入推进,将给居民增收带来更大可能。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低于全年5.5%左右的预期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8303万人,同比增长2%,规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 付凌晖表示,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显效,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得到改善,带动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三季度,青年人失业率总体回落。平台经济、灵活就业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带动新就业岗位增加。今年以来,直播带货、网络购物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增加。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看来,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部分行业正处于调整阶段,部分地区存在缺工现象。下一阶段应继续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劳动力市场供求有效衔接。 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整体趋于回落 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4.6%,比前8个月回落1.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7.2%,比前8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7、8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涨幅整体趋于回落。 “前三季度,房地产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4.8%,比上半年回落了1.3个百分点,总的看对经济增速影响有限。”付凌晖说,今年以来,通过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房地产投资、销售和房价逐步趋于稳定。 付凌晖表示,下一阶段,随着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购租并举住房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主体趋于理性,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