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海洋专家呼吁保护海洋、清洁海洋

7000年前广州增城是一片海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1月09日        版次:A05    栏目:    作者:李钢

     姚国成向观众介绍海洋物产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钢

  

  广州增城有没有海?答案可能让你非常意外。近日,由广州市科技局、广东科学中心、羊城晚报社联合主办的珠江科学大讲堂第90讲,邀请广东著名水产技术推广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姚国成,带来“保护海洋 清洁海洋”的专业科普讲座。

  

  深化认识 海洋富饶且未充分开发

  

  姚国成说,人类对海洋战略地位及其价值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随着海洋研究、开发和保护事业的发展,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纵观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对海洋及其价值的认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十五世纪以前,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十五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海洋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认为,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姚国成介绍说,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这个认识中包含了许多新的认识: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人类生存环境的许多因素都受海洋影响或制约,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中不但有目前已经被利用的各种资源,还有许多未被发现或尚未开发的潜在战略资源,这是支持人类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姚国成说,海洋富饶而未充分开发,海洋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研究、开发利用海洋的实践还在发展,人类对海洋价值的认识也会继续深化。到目前为止,可以把海洋的价值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海洋经济价值(海洋资源价值)、海洋军事价值、海洋科研价值、海洋生态价值。

  据介绍,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1号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联合国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借此机会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体味海洋自身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同时也审视全球性污染和鱼类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给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经略海洋 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姚国成说,中国要繁荣富强,必须面向海洋,向海洋进军,走经略海洋之路。中国是最早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国家,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创造引人注目的辉煌业绩,写下光辉的篇章。

  姚国成介绍,早在1.8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已经将海洋贝壳作为装饰品;在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开始海耕,南疆史载有海洋农业“骆田”;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已有了舟师;春秋战国时代,地处沿海的吴、越、齐、燕等诸国已经“兴鱼盐之利,行舟楫之便”。

  2000多年前,中国已开始构筑海上丝绸之路。唐代,中国的远洋海轮抵达地中海,开辟了世界上最长的海洋航道。400多年前的先人已提出“经略海上”的战略思想,然而,明代后期和清代决策者不采纳“经略海洋”的战略。他们或是采取海上消极防御的政策,或是实施禁海绝市的封闭政策。姚国成直言:“中国近代百余年来失去大片海域、陆地的丧权辱国历史,便是缺失历史海洋地理教育、消极防御、禁海封闭政策的必然结果。”

  

  积极参与 中国与国际合作保护海洋

  

  姚国成说,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生物圈,为数十亿人提供蛋白质;海洋渔业为全球提供了5700万个工作岗位;海洋吸收了地球上约25%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人类面对全球变暖挑战最大的盟友之一。然而,长久以来,人类并未友善地对待海洋这位朋友,海洋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的速度加快。2020年,约有15.6亿个口罩被丢入海洋,这需要450年的时间分解。

  因此,在202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海事组织及30个国家共同发起“全球垃圾治理伙伴关系项目”,携手解决海洋垃圾问题。国际海事组织还呼吁大家遵守相关国际公约,比如禁止从船舶上向海洋丢弃塑料制品等。

  中国也积极参与海洋保护国际合作,已同葡萄牙、欧盟、塞舌尔等建立蓝色伙伴关系,在蓝色经济、海洋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海洋科技等领域加强协调和协作,共同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见证历史 广州拥巨大海蚀洞遗址

  

  广州的增城有海么?姚国成说,在广州增城区新塘镇群星村西侧有一个海蚀洞,这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海蚀洞遗址,也是广东发现的最深的海蚀洞,是广州地区沧海桑田巨变的重要物证。据考证,7000多年前,这里还是古海,该洞是海底沉积凝成的巨石,不断受海水冲刷,红色砂岩和砾岩被冲蚀成洞巷。

  2017年12月12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规划将广州、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珠海、汕头、湛江建设成为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打造一批海洋特色小镇和特色渔村,初步建成蓝色优质生活圈。

  在海洋水产方面,2020年,广东以875.81万吨的总产量,再次跃居全国第一。广东濒临南海,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滩涂广布,岛屿众多,港湾优越。广东水产资源丰富,分布于广东省大陆架海域的鱼类有1004种、虾类135种、头足类73种;分布于大陆坡海域的鱼类有200余种、虾类96种、头足类21种。此外,还有蟹类、贝类、藻类等。在江河生活的鱼类有280余种,其中纯淡水鱼类有18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