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年来,几代中国人在这里挥洒青春,用生命谱写可歌可泣的拓荒史诗,用汗水和热血,将偏僻、荒蛮、寒冷代名词的“北大荒”变成富饶的“北大仓”,成为热滚滚的“中国饭碗”的代名词。 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北大荒篇章,是对党的红色血脉的赓续和传承。 北大荒!北大仓! 1947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一批解放军来到这片沉睡的荒原,点燃“第一把火”,拉动“第一把犁”,建立第一批农场,收获第一次丰稔,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前线。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新中国成立之初,恢复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应任务极为紧迫。为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陆续来到北大荒,铲地、培土、收割、打粮。他们扶起了犁耙,唤醒了荒原。 我国第三套人民币“壹圆”上那位标志性人物的原型梁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也是北大荒最早的建设者之一。 1948年,18岁的梁军在黑龙江北安参加拖拉机手培训班,是班上70多名学员中唯一的女学员。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党中央号召下,一批批支边青年和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扎根边疆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几代拓荒人在这里战天斗地,前赴后继,百折不挠。 年产粮曾经只有0.048亿斤的北大荒,如今连续10年稳定在年产400亿斤以上,可以满足1.6亿城乡居民一年口粮供应。 要改革!要创新!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借着垦区试办家庭农场的契机,吃惯了“大锅饭”的北大荒人开始义无反顾地走上创业之路。一个个家庭农场在改革浪潮中涌现并释放巨大能量。 在北大荒精神的引领下,北大荒人顺应时代要求,锐意改革、勇于开拓、大胆探索,以兴办家庭农场为突破口,打破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土地到户、机械到户、核算到户、盈亏到户和生产费自理、生活费自理“四到户、两自理”以及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找到一条适合垦情的农业改革之路,驶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快车道。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指出,要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传承和弘扬北大荒精神,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维护稳定大局,北大荒人用火热的实践与成果,推动北大荒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北大荒农垦集团实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社企分开,企业活力充分释放,2020年营业总收入达1423.3亿元,同比增长15.4%;利润总额13.1亿元,同比增长3.29倍。今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718.2亿元,同比增长38%。预计2021年北大荒集团粮食产量将超过430亿斤,实现为国家累计生产一万亿斤粮食的历史性成就。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黑土地是北大仓的命根子。 对于热血浇灌的这片沃土,不能只是索取,更要呵护。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北大荒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说,“‘十四五’开局,我们将坚持耕地合理利用与严格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双红线’,不断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 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一场“三减”行动在北大荒深入实施,引领绿色优质农业发展,更好地保护黑土地。 2020年,北大荒落实农业“三减”示范面积1592万亩,化肥和农药用量同比分别减少30585吨和669吨。今年将加快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农药。“三减”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植保机械作业将实现全覆盖,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目前北大荒农业机械化率达99.6%。拥有飞机100多架,航空化作业面积2179.5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居世界领先水平。 (据新华社)
-
即时新闻
热血沃黑土
——北大荒精神述评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1月20日
版次:A02G
栏目: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