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以硬核的内容生产,打造让正能量更澎湃的“引流利器”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1月24日        版次:A07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张齐

  □张齐

  

  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于11月24日至25日在广州举行。论坛主题是“发展与秩序: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除总论坛外,另设五个分论坛。《羊城晚报》参与承办其中的“内容(传播:塑造价值)”分论坛。

  在这个目前国内网络媒体界层次最高、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媒体大咖,将围绕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机遇、挑战,展开大脑风暴。其间,思想碰撞产生的结晶,对“观察中国网络媒体发展走向”,大有参考价值。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媒体产业如何抓住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机会?业内专家指出:应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想见,在技术赋能下,媒体产业按此路径稳步推进,大胆创新,将能快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除了上述卓见,作为传播内容的生产商,媒体产业尤其要关注其赖以安身立命的内容生产、传播。时下,移动互联网上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新闻”与观点市场,其中,海量的自媒体信息与机构媒体的新闻产品构成了“竞争”关系。在激烈或迂回的陈述与表达之下,某些自媒体所生产、传播的,在关键要素上一时无法证实又无法证伪的事件,可以骤然成为热点。有的纯属误导,有的则呈现出令信息消费者难以取态的“二律背反”,而一旦围观者众,传播场景里又往往夹杂着形形色色的私货——“国际惯例”不请自来、各路“专家”指点江山、“先锋理念”提前进场……在一番大强度高密度的情绪碰撞、纠缠后,一旦真相披露,事件“反转”,舆论场一地鸡毛。

  至于公然造谣、传谣、侵犯个人隐私、传播违法信息的事件,更是时有所见。高歌猛进、无远弗届的移动互联网信息的生产、传播,常令人茅塞顿开、心中敞亮,却也四处结“茧”、不时有“坑”。

  当此之时,机构媒体在直面传播环境、尊重自媒体价值的同时,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塑造价值。同时,要摸索出一套在新技术条件、新传播规律下,有效的攻守之道,“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要善于将庙堂之论落地于民瘼所系,将宏大叙事的高华理念,还原到普通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爱恨情仇风雪花。须知,网络中每一个跳动或沉默的ID,对应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网络僵尸除外)。

  面对公共话语的娱乐化、碎片化,人们不无担忧。但人总归还是有理性的,能认识到数字传播的某些新特征及其风险,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理性自觉。网络传播固然在传播娱乐、搞怪,同时也在传播正能量,近年来最具轰动的网络新闻事件,几乎都涉及公平、正义、尊严、悲悯等这些人类文明社会固有、共有的重大关切。机构媒体人应在每一起重大事件中及时在场,将正能量挺立在每一次高质量的客观报道中。

  在各式各样主观叙述强力吸粉的背景下,冷静、客观的新闻专业主义尤显珍贵,“五个W加一个H”等原则依然是适用的,而要贯彻这些原则,除了继续保有家传的“铁脚、马眼、神仙肚”功夫,机构媒体人还应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达人,熟悉网络生态,面对海量信息有快速、精准的搜集处理能力。在融媒体方面,也应有更大抱负和作为,纸媒、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应坚守自身特色,又互渗互融,让文字的张力、音画的感染力在互联网上交织结阵。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大舆情事件的点滴进展,都可能造成舆情方向的重大转向,对已形成热点事件的报道,要以迅速为首要,要让真相跑得过谣言,在谣言深度发酵之前将其扑灭;面对舆情风暴点的个别或悲情或激昂的叙述,在全网汹汹之际,要有职业的定力,挖掘、思考不同侧面、更高层面的真相。

  应当明白,若机构媒体回避民众重大关切,就将造成信息黑洞,谣言就会找到绝佳滋生土壤。不同人群从众声喧腾的互联网中各取所需,再按零散的个人认识逻辑、利益逻辑将各种信息碎片重新编撰整合,就会形成防不胜防的舆论爆破点。有些“敏感问题”,正面报道和舆论引导不仅不能缺席,还要高效率进场,对负面信息进行强力对冲,给社会还原一个更高层面更完整的真相。

  守正道,挖“猛料”,辨真伪,传真知,又新潮时尚,亲切可人,这样“可甜可盐”的网络媒体,是广大网友之所期,其所塑造的价值,是能让正能量更加澎湃的“引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