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南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施工人员对网架提升进行数据检测 顾萱 摄 |
广州市花都零碳配电站墙及屋顶安装可开启通风百叶,实现自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 郝思远 摄 |
文/马灿 沈甸 绿色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底色。 2021年,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分层分类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具备“高度安全可靠主网架、高比例清洁能源、高度系统调节能力、高度市场化体制机制”等特征。 电网更柔 虚拟电厂来“削峰填谷” 风、光等自然资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发电高峰与用电高峰存在错位,因此,破解“靠天吃饭”的难题,关键在于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发展。 “加强虚拟电厂智能调控和商业模式的研究,推动虚拟电厂示范推广,搭建虚拟电厂接入电网标准体系,是推动储能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副主任高超说,虚拟电厂可通过动态调节实现电网的供需平衡,达到如同临时新建一座小型电厂的效果。 打造省级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支持深圳、广州作为湾区核心城市,率先开展先行先试,虚拟电厂在广州首试牛刀。今年8月的一天深夜,荔湾龙溪的家家户户空调开足马力,用电节节攀升,电网负荷一度告急。此时,广州电网通过虚拟电厂平台向公交充电公司发出首条直调指令,精准削减变电站负荷,瞬间降低近百台电动公交充电功率,调整公交充电计划时间,保障了居民们的空调用电。 随着电动公交的普及,大量车辆同时充电会给电网带来不小的负荷压力。高超称,它们既是用电的主体,也是储能的主体。一方面,可以通过灵活调节,变更它们的充电时间,为电网“减负”。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它们在高峰期放电,“反哺 ”电网,公交企业将获得相应的减免补贴。 据悉,广州今年将拿出900万元专项资金,加快推广虚拟电厂。电网负荷就在这一增一减之间,实现了“削峰填谷”,电网的“柔性”更强。 电网更绿 加快推进“新电气化”进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降低化石能源占比,是南方电网的“路线图”。预计到2023 年,粤港澳湾区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非化石能源消纳率达100%;2030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90%。 南方电网推进绿色新基建的两个实例:在东莞巷尾站多站合一直流微电网示范项目园区内,一排排光伏整齐排布在南北两侧停车场车棚顶部,格外耀眼。该车棚光伏共73.6千瓦,是园区绿电的主要来源,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行方式。而在广州花都投产的广东省首座零碳示范配电站——10千伏配电站,全部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实现施工现场“零加工”、施工“零排放”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广东电网公司大力推广电能替代,全面服务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打造绿电交易、储能等绿色低碳典型产品,助力低碳发展。据悉,该公司将全力推广成熟电能替代产品,确保 2021 年可量化电能替代电量不少于 18 亿千瓦时,新增规模以上替代项目不低于 800 个。 另外,今年6月,广东省首笔可再生能源交易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正式完成,交易量达245万千瓦时。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卢恩称,此举让广东电力市场2万余家用电企业在购电方面有了全新的“绿色”选择,也为广东省风光产业能源发电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奠定良好基础。 电网更硬 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发展主网架 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硬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粤港澳大湾区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以构建 “合理分区、柔性互联、安全可控、开放互济”的主网架结构为目标,计划2023年,目标网架基本建成,2030 年目标网架全面建成。 “到顶了!”11月21日中午12时,8台提升器连续4小时的不间断作业,成功将大湾区南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最后一个单元阀厅钢结构提升到“天花”位置,提升器运转声一停便触发了站内工作人员的阵阵欢呼。阀厅钢结构提升完成让粤港澳大湾区电网目标网架重点工程顺利投产更进一步。据悉,该工程投产后可解决广东电网短路电流超标和大面积停电这两大安全隐患,作为广东电网东西分区异步联网的重要通道,该站犹如“电力动脉”,不断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绿色动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除目标网架外,新能源送出工程也不落其后。今年7月,惠州中广核惠州港口一4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接入系统工程投产送电。作为并网发电的“绿色通道”,中广核惠州港口-海上风电项目预计每年节约标准煤约2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4.77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