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伟涛 |
吴小坤 |
钟智锦 |
颜敏 |
刘云天 |
谢郴安 |
阿菩(原名林俊敏) |
林燕云 |
潘倩 |
邓士敏 |
邓璐 |
黎萍 |
文/侯梦菲 付怡 张豪 符畅 詹淑真 图/宋金峪(受访者供图除外)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扎实推进人才强省建设,为广东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培养工程注重选拔适应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精尖缺人才,先后培养了148名青年才俊。他们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理论研究、教学科研、新闻宣传、出版传媒、创作表演、经营管理等方面崭露头角,并成为所在专业领域的佼佼者、领军人,为广东文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为全面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及省委人才工作会议要求,羊城晚报11月起推出“才俊的炼成”2021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融媒体传播,聚焦12名青年才俊成长故事,展现英才成就、文化情怀和精神面貌,通过羊城派、金羊网、云上岭南等融媒平台,面向海内外宣传先进力量,推动形成尊重人才风尚。 潜心研究硕果累累 随着广东不断强化人才支撑,岭南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潜心研究、干事创业,具有广阔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的青年人才,他们在业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专业成就。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副研究员江伟涛,便是其中一位。工作后,他先后在专业杂志发表十多篇论文,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并荣获第五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著作三等奖。如今,他的研究领域从社会经济史、历史地理,拓展到海洋史的研究,以期探求历史的发展规律,并为当下建设提供借鉴。 同江伟涛一样,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吴小坤也主持了不少省部级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各1 项,主持省部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3项;出版专著/译著 4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完成学术研究的同时,她还潜心育人,带领学生一同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并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与社会担当。 科研、教学“两手抓”,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钟智锦亦是如此。2009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当师资博士后。在短短三年内,她不仅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和出站报告,还在SSCI、CSSCI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她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两项。由于学术成果和教学能力突出,钟智锦于2018年成为中山大学教授,并任职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在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颜敏教授多年深耕于华文文学领域。凭借扎实的学术基本功,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CSSCI刊20多篇,出版著作6部;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 文化育人成就卓然 青年文化英才中,也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在专业艺术领域刻苦钻研、频获重奖,更承担起传承责任,将对艺术的所爱传递给学生,引导更多的青年学子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 在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的刘云天是国内著名钢琴家。他17岁便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比赛金奖;三年后历史性地在“霍洛维兹国际钢琴大赛”中成为当时获得该比赛最高荣誉的中国选手;2013年,他成功进入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钢琴比赛决赛,获得决赛纪念奖。这些熠熠闪光的成绩只是刘云天履历表的一小部分。 “广东从不缺乏优秀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刘云天期待手中的黑白键,可以弹奏出更多岭南风格的好音乐。青年教师谢郴安,则期待着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出生活中更多有意义的瞬间。 作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的讲师,谢郴安擅长写实油画,创作的《和煦时光》获得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金奖。2012年,《桌面游戏》获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在海边》获广东省青年美展银奖。2011年,《镜中女孩》获“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最高奖项)。 谢郴安对油画的热情,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的一些学生已经成长为十分优秀的年轻画家:2021届毕业生郭昌镐的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同届林瀚的作品,也初选入围了全国青年美术展。 用心打磨文艺精品 文章合为时而著。青年文化英才秉持“为时而著”之心,创作出一批真正的“为时而著”的文艺精品,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 作为知名的网络作家,阿菩(原名林俊敏)创作逾1300万字,独立创作并结集出版文学专著17本,小说作品曾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广东“五个一”工程奖,学术著作进入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理论评论支持计划。未来,他还计划创作粤绣、不周山等作品,“希望将文学创作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赋予作品更强的生命力”。 广东潮剧院一团副团长林燕云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强盛的生命力。2019年,她一举拿下“梅花奖”,成为时隔12年后再一次获得该项荣誉的潮剧艺人。多年来,林燕云深耕“女小生”行当,得到了观众和艺术大家们的认可与好评。“我希望接下来努力让潮剧与时代接轨,与年轻人接轨,在更大的艺术舞台上得到绽放。”她信心满满地说。 带徒弟、送课下基层、办音乐会、发专辑……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获得者、青年山歌剧表演艺术家潘倩也在尝试着和年轻人接轨。自2003年进入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工作以来,潘倩不断充实自我、创新形式,为客家山歌(剧)的传承发扬贡献力量。她希望能将客家山歌(剧)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将讲述广东红色故事的歌舞剧推广出去,南方歌舞团副团长邓士敏也不曾停步。多年来,他积极参加各大型公益演出、扶贫演出及送戏下乡演出,创作的优秀作品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如:他主持申报的音乐剧《烽火·冼星海》和三人舞《小巷·1937》成功入选重大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他参与策划、监制的歌剧《红流澎湃》获得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 他说,作为新时代党的文艺工作者,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一定可以为促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多元渠道讲好故事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从事新闻出版类的青年文化英才,以强烈的事业责任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广东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翻开广东卫视主持人邓璐的人生履历,就像在田径场看精彩的接力赛,尽兴奔跑、火力全开。25岁已是广西卫视当红主持、28岁考上了中山大学博士、29岁加盟广东卫视、33岁成为博士后研究员、34岁开创省级卫视首个以主持人命名栏目《邓璐时间》…… 在邓璐看来,成为一名国际媒体人、制作人所具备更立体、更丰富的多维度表达,才是最吸引人之处,也是她从容坚定的职业方向。目前,她主持广东卫视收视口碑之冠《你会怎么做》、外宣王牌《FACE TIME》,专访政商代表、诺奖得主、科技领袖过百人,致力于讲好广东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不同于屏幕上的邓璐,黎萍则是用文字和纸张讲好广东故事。2007年,黎萍进入广东花城出版社中国文学室工作,这里曾经出版过王小波、李碧华等知名作家作品。在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中,她策划或责编的图书获得国家级奖项8项,省部级奖项8项;完成或正在实施国家级重点项目4个;省部级重点项目6个。 如今,黎萍已从一名编辑成长为花城出版社中国文学室主任。最近刚好是出版社年度选题会的时候,编辑们正忙着准备明年的选题。黎萍所在的中国文学室明年将推出《汪曾祺选集》(6卷)、《广东青年评论家丛书》(10卷)等图书。“我们有责任把书做好,并放大其影响力。”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