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故纸无声诉风云

广东多地举办专题展览等活动,纪念“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胜利80周年”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2月09日        版次:A01G    栏目:    作者:黄宙辉、黄冬凌、何靖怡、马微微

     展览现场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黄冬凌、何靖怡、马微微摄影报道:今年12月8日,是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胜利80周年。广州、深圳、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东莞、江门等地举办专题展、重走大营救革命旧址等活动,回顾了1941年这场大营救的伟大革命历程和感人事迹。

  其中,在广州举行的两场展览为“故纸无声诉风云——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胜利80周年纪念文献展”(以下简称“文献展”)、“烽烟不绝读书声——粤北华南教育抗战历史展”(以下简称“历史展”)。

  “文献展”甄选省立中山图书馆实物文献40余种,客观、翔实地重现营救过程的艰辛和风险,既有夏衍、茅盾、梁漱溟等被营救文化名人从香港脱险后发表的纪实文章,又有抗战时期香港出版的进步报刊、参与营救工作者撰写的回忆录等。据悉,这些实物文献是首次对外展出。

  “历史展”呈现大量抗战时期广东文化教育档案史料,展出一批实物展品,包括教材、校徽等历史遗物,以及曾在粤北执教的朱谦之先生的手稿和书籍。

  

  重温历史

  

  80年前的文化名人大营救

  

  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于1941年12月向香港九龙(简称“港九”)发起进攻。香港沦陷后,困于港九的文化界知名人士和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等有800多人,他们的行踪逐渐为日军所察觉,处境万分危急。12月8日,中共中央急电周恩来、廖承志,要求设法保护并帮助旅港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撤离港九,将他们转移到东江抗日游击区。

  整个大营救历时200余天,行程万余公里,足迹遍及中国的十余省市,共营救出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家属等800多人,其中包括何香凝、邹韬奋、茅盾、张友渔、柳亚子、胡风等。这场大营救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抗日奇迹,是粤港澳地区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粤港澳地区历史文化融合的见证。

  据统计,广东与大营救相关的文物保护单位共有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分别是位于深圳的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和河源的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包括深圳的营救文化名人旧址、韶关的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南岸村交通站旧址、梅州的廖安祥故居、惠州的东湖旅店、惠州的榴兆楼;汕尾的杨胜昌宅(革命遗址名称:柳亚子掩蔽旧址)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