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文字统筹/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文/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何宁 陈亮 孙唯 实习生 田欣妍 张慧敏 洪佳恂 马秀岩 冯婷婷 图由主办方提供 广州天河、深圳南山,高居中国经济百强区的第一、二位,同处南国大地、湾区之畔。两城“引擎”在教育上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2月6日,第二届“山河对话”2021大湾区中小学德育“双城”论坛主会场在广州天河举行,大咖专题演讲、德育公开课、德育沙龙……论坛形式多样、干货满满。 双方实践、探讨的问题是广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共同面临的教育问题,通过“山河对话”搭建的平台,呈现、展示、碰撞、传播,从而引领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联合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主办,广州中学、华阳小学及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承办。 比翼双飞 天河南山引领大湾区德育 两区教育局负责人,首先给“对话”奠定基调。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鸿表示,今天教育人要面对的,除了历经两年仍未过去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有技术的变革、城市的扩张和因此而引发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育人方式的巨变。新生家庭对基础教育的高期待而引发的焦虑情绪,新生一代青少年成长环境变化而引发的新命题,都对教育工作者构成了新的挑战。 “今年山河对话的主题用意深刻,正切时局。”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通过视频连线代表南山区致辞表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要从“饥饿逻辑”向“小康逻辑”转型。南山、天河两区作为中国经济百强区之首,两区孩子们对教育的需求已转变为追求儿童当下和未来生活品质的提高。只有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才能精准用力,高质量满足学生的需要,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 陈登福说,深圳、广州作为珠三角九市领头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减负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要积极探索,共同促进大湾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 寄予厚望 提炼可复制模式辐射全省 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处长倪熙表示:“天河和南山两区德育理念相同,创新路径相似,都在用德育的创新成果努力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她期待“山河对话”论坛能够持续深入广泛地在广深两地架设起常态化交流互鉴的桥梁,更期待两地德育工作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提炼更多更好可推广可复制的德育工作方式,辐射引领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领域,推动全省德育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广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学明对“山河对话”寄予厚望。陈学明说,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希望来自两个城市的教育同仁分享理念、交流经验、碰撞思维,在“三全育人”的优化、教育规律的实践、育人生态的营造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合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共性问题,回归教育本真。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段希重温了1935年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的“爱国三问”,表示当今时代“三问”追问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答案就是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双区驱动 探索德育实现新路径 现场,天河和南山充分分享和呈现了各自在德育工作中的探索和经验,双方互相启发、参会者获益良多。 南山:家校协同联动 成就健康成长 “教育的第一要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键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抓好队伍建设,二是家校协同。”陈登福分享南山德育实现路径。 陈登福介绍,在队伍建设方面,2018年南山区出台《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幼德育行动计划》,提出德育的六大行动,其中的一个行动叫“灯塔行动”。充分发挥“行政+专业”合力作用,聚焦班主任工作规范性、有效性的提升。另外,南山区还构建了由省、市、区名班主任工作室及校班主任教研组(领衔班主任任组长)组成的纵向贯通的班主任专业发展组织。 家校协同方面,南山的探索一是组建团队,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建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二是编制手册,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知识,编写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家庭教育手册;三是心育助力,心理活动月聚焦家庭教育,已连续8年开展区级心理健康活动月,传递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四是知心热线,一对一解决家长困惑。 天河:立志教育和正面教育优化生态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辉介绍,天河通过深度调研发现,当前学校德育最大的挑战是,在开放与物质丰富的时代,学生价值取向多元、精神追求缺失、内在动力不足。为此,天河围绕“一个目标、两大项目、三重优化”,通过家校社协同共育,培育学生具有高远的志向、积极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 王建辉介绍,天河紧扣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精神追求和内在动机缺失这两大问题,整体推进“立志教育”和“正面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家校协同育人等有机整合起来,使天河教育生态得到了全面的优化。 立志教育的目的是引导教育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成长与服务他人、社会、祖国结合起来。正面教育从关注学生的困惑入手,直抵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需求,通过挖掘、提取、优化教育资源中的正面教育因素来激发、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正向自主发展和积极参与社会,360度打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 新时代班会课 把脉需求,抛弃说教,解决困惑 学生成长的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困惑能得到解答,另一方面是个人成长所需能得到指导。今年论坛特别增加了多节班会课,教孩子怎样与家长沟通、管理情绪、管理时间等。 小学班会课:在游戏中学习与同伴合作、与父母沟通、与情绪做朋友 “鲨鱼来了,快躲进洞里!”《合作让我们更快乐》主题班会课上,天河区华阳小学的李加佐老师带领四年级的同学们玩“鱼群钻洞”游戏,小鱼要在鲨鱼到来的10秒内,同时钻进呼啦圈里,才能算逃生成功。 天河区天府路小学吴必娴老师为五年级4班的同学们设计了《魔法语言——让我们更会沟通》主题班会课。“妈妈下班推开房间门,看到本应在做作业的小美正拿着手机……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不要烦我!不用你们操心!你们有没有在生气的时候对父母说过这样的话呢?”吴必娴引导孩子们思考,“既然我们和父母之间彼此关心,那为什么我们要用‘带刺的玫瑰’来伤害对方呢?”她教孩子们用“长颈鹿语言”的方法——知需求、说事实、谈感受、诉请求,理性与父母沟通。 学生每人一个冰袋,双手握住冰袋,闭上眼睛,一分钟里,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隆峰老师带着学生感受了红军长征路上的艰辛,运用想象,穿越时空之旅,体验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真实的故事。 在《你好,情绪君》班会课正式开始前,天河区天英小学的冯纬怡老师组织学生玩“鸡蛋变凤凰”的热身小游戏,通过游戏输赢来引导学生认识情绪,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通过绘本故事《我的情绪小怪兽》,归纳“情绪百宝箱”。最终,同学们学会与“情绪君”做朋友,可以通过画画记录心情,也可以与朋友、老师或家人倾诉。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郎丰颖老师带来《跨越山河只为看见——“看得见”的班会课》经验分享。郎丰颖老师实施“看得见”的班会课已有19年。班会课是唯一没有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课。但班会课上并不缺少“教材”,而是缺少发现“教材”的眼睛。如何发现教材呢?郎丰颖指出,老师要根据年段不同、学生不同、所需不同、因班施教。 中学班会课:互动式学习做时间管理、沟通、自控力达人 面临升学压力的中学生,更需要内心情绪与困惑的疏导。 4名实力差不多的同学4种填报志愿的方式,广州中学高二的同学们分组讨论哪一位同学的志愿填报更合理、成绩波动怎么办?广州中学的黎铃林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了《脚踏实地,拥抱目标》的班会课。黎铃林教学生借助“三级目标”模型,基于当下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近你的时间够用吗?”“马斯克的行程太忙了吧,不会猝死吗?”天河外国语学校杨韵菁老师的班会是《时间管理我有妙计》,给出了初高衔接的高一同学时间管理的重要方法——四象限法则。 广州市长兴中学的刘亚萍老师班会课主题是《自控力大闯关》。这节课信息量很大,有心理学中的决策疲劳理论,有著名的棉花糖“延迟满足”的实验,还有关于脑神经大脑前额叶功能知识等,但刘亚萍在课堂上可以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层层分解、抽丝剥茧,通过互动、讨论、采访、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环境下,很快掌握了如何提升自控力的“三大关”。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陶育实验学校张莉老师班会课的主题是《学会沟通,让心靠近》。这节课主要以1分钟小剧场的形式,让学生们两两一组分角色扮演妈妈和孩子,在角色扮演中进行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对方的不容易,从而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如何才能与父母心平气和地沟通。 “老师们构建了尊重的课堂、沟通的课堂、对话的课堂、学生的课堂。尽量避免说道理、说教,主要用了参与式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党委委员、德育与心理教育研究室主任蒋亚辉对班会课进行了总结和点评。他认为班会课主题丰富、围绕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学生面对的生活化的问题,课程环环相扣、方法科学、尊重学生。 大咖有话说 吴颖民:要“真”减负,五育并举才能落地 “‘关注学生成长需求 助力学生自主成长’,要达成这一目的,需要创造满足学生需求与推动其自主发展的教育环境和生态,这正是中央推动‘双减’政策的初衷。”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天河区教育顾问、广州中学名誉校长吴颖民高屋建瓴,剖析“双减”对构筑教育生态的重要性。 他指出,减负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水平,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必须有一系列的改革优化。 他回顾几十年来的“减负”不下十次,不断“下药”又不断“复发”,“学生负担过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犹如‘孪生兄弟’,是基础教育里两个非常顽固的常见病、多发病。”吴颖民指出,今天的“双减”必须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如果不把学生过重的负担减下来,教育所倡导的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全面育人、立德树人就没有办法落到实地。 高德胜:感恩教育忌煽情、刻意、不平等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德胜通过视频连线带来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提醒教育人在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的误区。 很多中小学有感恩教育,但高德胜反对煽情式的感恩教育。他提醒教育者们,不要不假思索将老师或家长放在被感激者的位置;也不必明示暗示、直接劝说或用专门设计的活动促使感恩教育;警惕感恩教育强化不平等的人际结构、牺牲受惠者尊严。 他建议,教育者首先对孩子有爱、关心在意孩子,孩子自然就能生发出真心向善,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 他建议感恩教育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感恩的人际结构,将教育作为感恩人际结构的前端;二是注入感恩的心理结构,扫清阻碍感恩的心理和人际障碍,以培育真实自尊的平等人际关系方式进行感恩教育。 德育沙龙 校长名师探讨德育 班会课后,现场邀请了各校校长、老师、教育专家进行了两场德育沙龙,对德育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中学会场:在善意中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引导向善 新时代的学生到底有些什么样的需求?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到底该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求,助力他们的成长?在德育沙龙环节,中学会场主持人、天河外国语学校校长胡东抛出问题。 天河区少年宫林菁老师认为,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应该是目前中学生比较突出的需求。在发现和关注孩子需求的具体做法上,天河区骏景中学蔡丽芳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方法是在整个班级管理中,要秉承不惩罚、不骄纵的正面教育理念。天河区奥林匹克中学副校长陈汝深也提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关注学生的感知需求、促进学生行动提升等办法。 此外,广州中学副校长刘允飞还提出,学校应该做好劳动教育,学生付出汗水才能真正理解向善的不容易或者向善的可贵性。深圳市南山区博伦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曾庆庆也提到了要鼓励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校长陈峥表示,教育要少一些说教,少一些训诫,多一些关爱和理解,在真实的、充满善意的体验和实践中,才能够实现立德树人。天河区天河中学刘宇老师认为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惠及每一个孩子,还要让家长也看到孩子的努力。 小学会场:看见孩子喜怒哀乐,激发孩子内驱力 “‘双减’背景下,关注学生需求具有怎样的意义呢?”在德育沙龙环节,小学会场主持人、天府路小学校长欧阳琪提出问题。 天河区华阳小学校长周洁表示,孩子们的心灵需求是容易被忽视的。天河区华融小学校长郭文峰认为,学校、老师应该搭建各种平台,创造各种机会,让儿童的潜能得到挖掘,优势技能得到发挥。天河区五山小学校长许凤英提到,教师还要看见孩子的喜怒哀乐背后隐藏的原因,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只有激发了孩子的内驱力,才能让他的学习更加轻松、培养更多的学习兴趣。”天河区岭南中英文学校德育主任温欣分享道。 “我们学校每个老师为学生讲一个‘温暖而智慧的小故事’,在这学期我们也全面开展家长读书分享会,通过正面教育的学习,落实到各自的家庭教育当中。”温欣老师分享了岭南中英文学校的做法。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校长姚晓英提出,当班会课、德育课,心理课、艺术课、阅读课,甚至数学课、科学课等课程都融入到德育成长的路径,教育的力量会变得无比强大。 昌乐小学德育主任潘秀琼分享了天河区的创新做法,一是多个学校携手研究,做了大量不同学段的建构;二是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确立班会课的主题;三是班会课中有很多共性原则,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此外,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教师董海超分享了帮孩子缓解情绪的方法:“我在班级里设置了情绪暂停区,告诉孩子情绪是怎么来的,当情绪来了怎么解决,教孩子们使用暂停区,当有情绪的时候可以自己进去,当自己的感觉慢慢好起来,修复好了再出来,那是孩子特别喜欢的地方。” “见证改变、看见美好”是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德育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王清平对本次“双城”论坛小学分会场的评价,在她看来,2020年《天河幸福标杆行动计划》提出的“校园有品质、老师有活力、孩子有笑容、家长有好评”的教育发展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