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落下帷幕

这场头脑风暴带来哪些智慧?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2月14日        版次:A03    栏目: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    作者:李钢、张豪、柳卓楠

  羊城晚报记者 李钢 张豪 柳卓楠

  

  13日,随着最后一场分论坛——智能工业软件分论坛的结束,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落下帷幕。在四天的时间里,国内外百余位院士专家探讨科技前沿话题、传播科学精神、分享科学知识,为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科学盛宴。

  

  向世界展示大湾区科技成就

  

  习近平主席向论坛所致贺信中指出的,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科学家、国际科技组织一道,密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促进共性科学技术破解,深化重点科学项目协作,共同推进世界科学事业发展,更好造福人类。

  科学论坛的举办,可谓是应时而生。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沃土。连续四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位居全国第一,以散裂中子源、中微子实验站、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相继落户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以广深港、广珠澳“两廊”为主骨架的大湾区创新布局加速成形。

  如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所说,香港的科学家使用广州超算,就如同使用局域网一样方便,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建设,让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合作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科研成果。在他眼中,粤港澳大湾区已经算是一个世界级的科创中心。

  科学论坛的举办,成为一个向世界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事业发展成就的契机,成为在开放、平等的基础上打造全球科技界紧密合作的窗口。

  

  探索科研成果特色转化之路

  

  科学论坛既聚焦科技前沿,也关注科创产业。在开幕式上,通过视频方式出席论坛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约翰·罗伯茨,以全息投影的形式亮相,仿佛真人亲临。他的特殊亮相背后,离不开广州高科技企业乳圆智能科技提供的裸眼3D全息视觉技术。这也成为科学与技术相辅相成的生动注释。

  乳圆COEUS创始人莫锦波说,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拥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近年来大量顶尖人才选择大湾区,正是看中了大湾区能够快速将尖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一优势。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赵宇亮认为,在纳米科学领域,国内基础研究水平已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之所以落地大湾区,就是致力于把我国过去几十年在纳米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的成果落地。

  高民同样认为,很多科学家面临着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问题,而大湾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果转化氛围。他希望,大湾区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让大量创新型企业在这里成长壮大,成为未来的世界级的企业。

  

  探讨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

  

  科学论坛讨论科学,但不止于“科学”。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发展,再到人类共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议题,科学论坛设立的六大分论坛聚焦一系列热点话题,探讨人类未来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首任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表示,ANSO应邀与广东省联合发起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旨在把此论坛打造成为“科技达沃斯”,希望用好广东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国际科学组织,广泛凝聚海内外科学家和创新资源的纽带作用,助力大湾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认为,大湾区科学论坛是一个跨领域、跨学科、跨国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论坛可以把不同领域的人聚到一起,彼此之间的碰撞会产生一些新的科学突破。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认为,大湾区科学论坛为当地的思想引进了新的元素,让大家的思想更加开放,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一些关于科学的积极的变化。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助理院长顾正龙则表示,开展科技和创新发展的交流非常重要,能够对科研成果转化形成极大的推动力。

  在论坛举办期间,各地还同步举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乐于探索的兴趣,激励广东科研人员把科学追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大潮中。

  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已经结束,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落地于南沙,期待明年新一届论坛如约而至,期待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标签愈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