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40岁水稻专家因病去世 捐献器官助3人重获新生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2月22日        版次:A10G    栏目:    作者:张华、韩羽柔、伍晓丹

     袁经天反复试验,研发出了适合机械化播种所需要的育苗基质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韩羽柔 伍晓丹 图/医院提供

  

  “我想让他活着,以另一种方式。”12月18日,因为罹患脑垂体瘤,虽然经全力救治,年仅40岁的三亚水稻专家袁经天还是被医生判定为“临床脑死亡”,患者家属在最悲痛的时刻含泪作出大爱义举,决定捐献器官。

  据记者了解,通过中国器官捐献与分配系统(cotrs)匹配,袁经天的双肾留在了广州,肝脏送往上海,挽救了3名生命垂危的病人。

  

  特殊的生命“传递”

  

  12月18日下午3时20分,在亲人依依不舍注视下,袁经天被推进手术室,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获取团队、器官捐献协调员、红十字捐献协调员以及医护人员分立手术台两旁,鞠躬致敬,为袁经天举行了庄重肃穆的默哀仪式。随后医生完成家属愿望,实现了生命特殊的“传递”。

  据了解,早在2020年2月份,袁经天的身体就出现了异常,不仅看东西视野变窄,还出现了手麻的症状。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下地干活太累引起的,休息一下或者做针灸等保守治疗应该可以恢复。然而他的病情却不断加重,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脑垂体瘤”。

  随后,他在当地医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由于肿瘤贴近中枢神经,无法切除干净。2021年6月初,袁经天肿瘤复发,且持续长大,12月初,他的病情急转直下,眼睛已经接近失明,随即转院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进行治疗。由于他到医院时病情很重,脑部的肿瘤已经有拳头大小,虽经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全力以赴抢救,却依然没能留住这位年轻的农业科学工作者的生命。

  “他生前就是一个善良和乐于助人的人,家人商议后,决定捐献器官,如果他能选择,相信他也一定会同意。”袁经天的妻子噙着泪水说,“我们想这种方式也是在延续他的生命”。

  

  扎根农田十余载

  

  据了解,袁经天来自广西玉林。大学一毕业,他便来到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参加工作。每天扎在农田和实验室,潜心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培育、热带粳稻开发与加工等,是十几年来袁经天的生活常态。

  2011年,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引进了先进的水稻自动化播种设备和机械化插秧机,由于海南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还未普及,机械化种植模式参考少,袁经天便日日夜夜反复试验,研发出了适合机械化播种所需要的育苗基质,让秧苗成活率从85%提高到了95%以上。据统计,从2011年至今,该项科研成果已经为农户节约了插秧等支出大约150万元。

  随着海南自贸港的建设,高档优质大米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袁经天利用海南本地自然资源,开发优质高效粮食产品,并加工成高档商品大米作为特色旅游商品,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曾被评为“三亚好人”

  

  作为海南省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与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袁经天不仅是南繁科研团队中出了名的“农民益友”,更是不怕危险第一时间下河救人的“三亚好人”。

  2014年2月20日,袁经天像往常一样,在科研水稻试验田里忙着水稻育种,得知基地附近发生四车连环相撞事故,导致一辆重型卡车坠入河中,他与同事急忙从水田飞奔赶到事故现场。看到司机卡在车里,生命危在旦夕,袁经天毫不犹豫跳入了河水里,成功解救被困司机,并在120急救车和医护人员到来之后悄然离开。

  “那个时候,我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才刚出生不久,他奋不顾身跳进河里救别人,想来也很后怕。”袁经天的妻子回忆道。然而,袁经天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说:“别人说我是英雄,救人命不怕死。可谁不怕死啊?我也是个普通人,只是作为党员,我就该下去。”

  正因为如此,袁经天和另外三位同事于2014年获得“见义勇为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袁经天还获得了“三亚好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