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的落地,意味着理财产品的发行和管理更加规范 图/视觉中国 |
羊城晚报记者 戴曼曼 资管新规落地进入倒计时。《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已逾三年,今年年底将结束过渡期,2022年正式落地,如今离最后的整改期限还剩最后的10天。对于银行业来讲,当前银行理财市场的净值化转型进入冲刺阶段。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11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7%,净值化比例达86.56%,较去年同期提高26.08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净值型产品已经成为主力军。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净值型的产品不再保本且收益率持续下行,又该做出怎样的投资选择? 资管新规过渡期年底结束 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进一步明确了资管业务的发展方向,在“资管新规”发布之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等细则相继出炉。 根据监管要求,为给予市场相对充分缓冲,按照初始安排,“资管新规”的过渡期设定在2020年年底结束,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延缓至2021年年底,这意味着包括银行业理财产品在内的净值化转型进入最后倒计时阶段。 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今年第四季度以来,银行加速压降不符合新规的“老产品”,多家银行此前都曾发布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公告。银行的净值化转型完成得如何?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11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7%;净值化比例达86.56%,较去年同期提高26.08个百分点。 投资者要正确对待风险和预期 “资管新规”的落地,意味着理财产品的发行和管理更加规范。不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也意味着不再保本保息,随着存款利率下行,普通投资者应如何选择净值类的产品?银行又该如何提高客户的接受度?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银行争相举办提高金融素养的活动,从反馈来看,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升。 “从我们目前服务的客户来看,投资者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就是并非理财产品的收益越高越好,有时收益率偏高反而会问是否安全。”有广州基层银行客户经理这样告诉记者,不过他也坦承,虽然客户已经明白了理财产品的净值化,意味着不再像以前一样有所谓预期收益率的说法。但对基层客户经理而言,一旦有投资者询问净值化的详细计算方法,要解释起来还是会略显吃力,目前来看,对于公允价值、摊余成本法估值等专业名词,绝大多数投资者还不能完全理解。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后,面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投资者应注意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普益标准研究员董加发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者应树立正确的心态,理性看待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基本特征,正确分析理财产品可能出现的收益波动情况。”董加发建议,今后普通投资者进行理财投资时,可借助专业机构的投资研究能力,判断形势、规避投资风险。“最重要的是,应具备长远和全盘规划的投资理念,遵循投资长期化和分散化策略,摒弃短期投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