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院士专家在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上分享真知灼见

探讨未来的重大颠覆性技术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2月28日        版次:A02G    栏目:聚焦第二十三届高交会    作者:李晓旭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旭

  

  作为高交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以演讲嘉宾的高规格和权威性而备受瞩目,充分展示了世界科学技术、金融投资等领域最新的前沿动态和思潮。27日上午,2021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在广东深圳开幕,多位院士、专家在现场分享自己在相关领域的真知灼见,并带来最前沿的权威解读。

  

  “人造太阳”潜能无限  

  

  “今年出生的婴儿过百年大寿的时候,将面临没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可用的处境。我们人类社会会回到钻木取火的时代吗?”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表示,在未来的40年至100年,化石能源会逐渐枯竭,而人类社会对能源的刚性需求则将持续增长。

  薛其坤描述了在未来的50年之内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他表示:“尽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未来10年到20年之内,可能会有新型的量子计算机供我们在超大数据时代进行信息处理。再加上量子网络的发展,我们有可能进入另外一种新的网络世界——由量子计算机构成的量子互联网,(那时候)信息的运转速度会更快,安全系数由于其量子特性会更加安全。”

  “(如果能)面向太阳、大海开发一些终极性的技术资源,我们会迎来第×次工业革命。”薛其坤介绍,更加长远的、可以称之为终极能源技术的解决方案,就是对于“人造太阳”——核聚变的充分利用:“有了人造太阳,再加上我们的太阳,用更高效的储能技术,把储能、储氢这些技术整合起来,人类就可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高技术时代。”

  

  数字技术应赋能制造业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分享了传统制造业如何推进数字化的问题。樊纲认为,信息技术的意义在于它能为所有的人、所有的产业节省信息成本。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在供给侧应用技术方面——包括算法、算力、超级计算机、5G、传输、信息的存储等——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数字经济需求侧中的服务业、科技制造业等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根据一些机构的研究,我们制造业信息化转型的成功率是比较低的,大概在20%。从事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本身相对少,成功率又低,有待发展。”樊纲表示,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国家要共同富裕,应该珍惜传统制造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推动其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樊纲认为,一方面,制造业企业要积极努力;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产业要积极为需求方服务,用供给来创造需求。根据各行各业的不同情况,为需求侧提供解决方案:“通过高交会的交易形式,更多的供给侧企业和需求方企业见面,共同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使制造业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

  

  在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发表了题为《平台经济创新与治理》的演讲。他表示,中国国内的一些平台企业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平台企业给经济活动、经济模式带来很多革命性变化,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对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支持平台经济、促进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竞争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

  “最近一年多,国家一直在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治理,我们觉得非常重要。”黄益平说:“(监管)目标最终还是要放在规范平台的行为上,支持平台企业有序发展,最终走向共同富裕,防范一些可能在短期内对平台企业打击过多的情况。”

  另外,在金融开放、科技进步以及数字浪潮的推动下,银行业传统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颠覆性变革,各大商业银行都在探索适合现代数字经济社会的商业模式。论坛上,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介绍了平安银行零售数字化转型的诸多实践与路径。蔡新发表示,平安银行结合行业发展形势的研判,对未来的银行业发展图景进行了展望:“一方面,未来的银行服务将继续突破时空限制,服务模式变得线上化、远程化、情景化、动感化,特别是和5G、和现在比较热的元宇宙使用的技术相结合;另一方面,未来的银行将是全数据化的,经营更加个性化,客户的满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