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大湾区,当代艺术正时尚

香港着力多年,深圳热度上升,“广州当代”又在岁末再加一把火。三地你追我赶,制造文化新引擎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2月28日        版次:A13    栏目:    作者:朱绍杰、陈晓楠

     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上一幅面孔作品

     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已成当代艺术集中区域与时尚场所。这是25日色界画廊摄影展《曌》开幕,音乐家助兴演出

     深圳,OCAT美术馆近日的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一大盛事。这件《西西弗斯在深圳》的作品最受小朋友喜欢

     当代艺术的大幕在湾区徐徐拉开。三地谁执牛耳?或齐头并进?尚需拭目以待

     博览会加强防疫措施

     工作人员在展示厅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两位观众的姿势耐人寻味,在观看羊晚艺术研究院选送的两幅作品

     在音糖生命博物馆全球移动展厅聆听生命初音

     观众在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有趣作品前留影

     观众与作品相融, 不知哪是现实哪是作品

  

  图/羊城晚报记者 邓  勃 曾育文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实习生 陈晓楠

  

  多年以来,广州并不是没有艺术博览会,但广州仍然需要更多这样的艺术博览会:展陈真迹原作、组织严谨规范,至少不卖茶叶红酒。

  从这些方面来说,正在琶洲举办的第二届“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行内简称“广州当代”)基本做到了。12月26日至29日,第二届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在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主办方邀请来自全球各地一线画廊参加,现场展出现当代绘画、雕塑、影像、装置及多媒体艺术作品。除画廊单元以外,本次博览会的“公共艺术”单元和“公共影像”单元呈现二十余件国内外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而“艺术论坛”单元邀请数位艺术家、策展人、美术馆馆长、收藏家、艺术商业等业内人士进行分享。

  公共艺术单元的“南方艺术生态研究”梳理、呈现了广东当代艺术一线活跃者的代表作;“着陆”融合了国内外的艺术样貌,生猛地“砸”在了这片南方土地;“货郎图”主题展立足广州千年商都文化历史。《货郎图》原为南宋李嵩画作:一个卖货郎挑着琳琅满目的货品,众人在旁围观。该展区由此试图以实验艺术的方式描述广州的商贸文化,将生活中的可见之物进行设计和再创作,形成一件“可售”的作品,把一场琳琅满目的“货品”展览呈现在一个艺博会中。

  展厅一隅,热映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和他的艺术家朋友们有话要讲。多位年轻艺术家以《雄狮少年》为创作的“引子”,融入对社会的独立思考,重塑人们在生活中对“无界”和“共生”的感知。来自深圳的“橘园创艺”致力于传达“万物有灵,和谐共生”的理念,借万兽的不同形态,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出富有想象力的装置。

  

  深圳热度急剧上升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当代艺术发展迅速,仅在艺术博览会方面,就接连举办了香港巴塞尔和艺术深圳等盛事。今年,M+美术馆在香港开放,这是一间以当代艺术为号召的美术馆,收藏了中国40年来当代艺术重要作品。也是今年,上海老牌艺术博览会“ART021”更挺进深圳,举办“深圳DNA”艺术博览会,主动开发湾区艺术市场洼地。来自上海、北京的各方艺术资本已经在试水、开掘深圳市场,业界更称2021年是深圳的“画廊元年”,一年之内当地新开张的画廊就达十多家。

  深圳可能已经堪称一片“艺术热土”,成为全国文化、资本等界别眼中炙手可热的新星。深圳相关部门对于新事物的接纳、包容以及支持,也为全国业界称许。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小东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就说:“(近年来)深圳的热度急剧上升,几乎控制不住地上升,我能感受到深圳的力量,能感受到深圳吸纳人才的力度和对当代艺术的支持,这的确是个有吸引力的城市。”

  自2018年以来,深圳推动“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引人注目。在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中,深圳有过三次大规模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对于一个有近2000万人口的高密度城市来说,深圳现有的文化设施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确实都无法满足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市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可以预见,这些新场馆只是深圳文化艺术事业跃升的第一步,随之而来的,将是运用在设施设备上的新技术、新科技,并建立新的使用模式、建设模式及管理模式,等等。

  这都让不少广州本土从业者感到焦虑。疫情发生,香港巴塞尔线下停摆,让广州从业者看到了一个做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契机。“现在是一个暗度陈仓的时间。”2020年底,新冠疫情在肆虐了一年之后势头逐渐放缓,在南方地区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艺博会面孔。这一年,全球范围内很多大型艺博会纷纷延期或取消,但是“广州当代”却选择逆势而上。他们希望在中国南方做一个规范的博览会。

  

  合广东观众口味的想象

  

  有统计显示,如果不算那些因疫情而取消的艺术活动,这个在年末亮相的艺术博览会,大概是国内第13个大型艺博会。即便在国际范围内,优质画廊及其代理的艺术家艺术品数量在一定意义上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对于艺博会来说,想要留住更多参展商和观众,最终还是看自己的品质。

  第二届“广州当代”延续了首届的基本格局和工作方法,但其参展名单、展览场馆都进行了较大的变更。可以说是吸取了去年的经验:展场大而空阔,光线更为明亮,大部分参展作品注重考虑广州的本土特性,挑选了与之气质相符的作品。现场可见,展出作品大部分为架上作品,侧重推介一线画廊名家,这从某个侧面佐证外界当代艺术经营者们,正合广东观众口味以及其艺术市场的基本想象。

  广东艺术市场历史底蕴深厚,拥有坚定的品位和传承。主办方在此前的采访中更直接呼吁:画廊可以带两类作品到广州,看得懂,有趣味。艺术总监艾海说:“参加博览会之前,画廊最好对居家客厅做一个场景假设,先把每幅画往墙上挂一挂,好看的就带过来,要是觉得别扭就别带,这是最好的一种筛选方式。如果要带的作品可能会打破风水平衡,比如一些张牙舞爪的、黑乎乎的、有嗜血感的作品,千万不要带,这在广州很难有市场。”

  但无论如何,当代艺术没有标准答案,需要观者自己去面对作品。在“公共艺术”的影像单元,主办方循环播放一众活跃在当下的艺术家影像作品与艺术纪录片,并取其名曰:“自己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