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宜居生态海湾城市——湛江 李波 摄 |
路网建设助推湛江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郎树臣 摄 |
湛江加快建设现代化临港产业集聚基地,图为中科炼化厂区 李嘉斌 摄 |
湛江打响“红树林之城”特色品牌 郭龙碧 摄 |
文/袁增伟 吴兴 林露 钟沛 初心如磐,不畏穷山距海;使命在肩,唯有砥砺奋进。 12月27日-29日,中国共产党湛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此次会议是在湛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过去五年,湛江凝心聚力促发展、惠民生,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推动各项事业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丰硕成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湛江将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战略定力,接稳接力棒、跑好接力赛、跑出加速度,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努力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湛江贡献。 科学描绘宏伟蓝图 确立“三化三大”思路 回望过去五年,湛江自觉置身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进行战略考量和系统谋划,努力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中推动自身发展,奋进新征程的优势和底气不断提升。在发展定位、交通基础、重点项目、生态环境等领域,湛江重大利好消息不断传来。 五年风雨兼程,湛江深切体会到,要走对走实走好发展的路子,必须坚持体现中央精神、顺应时代趋势、切合湛江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导向,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谋划推进湛江发展,力争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各项主要工作指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谱写湛江新篇章,必须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湛江提出以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深度融合的理念引领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能级跃升。 工业化指坚持工业化思维,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具有湛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生态化,则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数字化,即以数字改革引领产业新变革、创造生活新空间、拓展治理新领域、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数字经济的“种子”在湛江这片沃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结出硕果。 由此,湛江将以加快大园区建设、推进大文旅开发、深化大数据应用作为发力的具体抓手,聚力加快广东湛江临港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进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治理等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湛江实现“换道超车”。 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湛江将以高质量的党建保驾护航,形成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政商亲清、社会清朗的良好生态和发展环境,让清风正气充盈湛江大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不断夯实经济基础 当前已是深冬,湛江各地却是一片热火朝天景象。无论是工业园区还是农业产业园,无论是海上还是陆上,这座城市处处焕发生机。 产业“巨无霸”齐聚湛江——宝钢湛江钢铁1、2号高炉系统达产达效,3号高炉系统具备全线投产条件;中科炼化一期项目建成达产;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有望春节前建成;廉江清洁能源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过去五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48亿元,比上五年增长15.6%,近两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居全省第三。 当前,湛江正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具有湛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湛江将坚持大园区和大招商双轮驱动,以大项目为牵引,发展壮大绿色钢铁、绿色石化、高端造纸、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标准规划建设广东湛江临港大型产业集聚区东海岛片区和雷州奋勇片区,打造现代化临港产业集聚基地。 同时,深入挖掘海洋文化、生态文化、地质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军旅文化和工业文化等文旅资源,推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融入旅游产业链,全力构建大文旅格局。 在农业方面,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科技促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此外,促进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抢占新兴产业高地。推动家电制造、家具建材、羽绒制鞋等优势传统产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快建设“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推进海上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快交通升级换代 做强发展硬件支撑 2018年7月,深湛高铁江湛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湛江不通高铁的历史。 2020年10月,全球最大的客滚轮渡码头徐闻港建成开港。 2021年6月,湛江港升级为华南地区唯一通航40万吨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口。 如今,粤西唯一干线机场湛江吴川机场即将投入运营。 五年来,湛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年均增长19%。《湛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湛江成为广东第三个全国铁路枢纽城市,“五龙入湛”格局加快形成。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湛江正围绕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进“枢纽+通道+网络”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立足三面环海的区位特点,“港城”湛江正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东海岛港区大型公共化工码头,加快建成东海岛港区杂货码头、东海岛港区航道,大力推进亚士德航道及宝满、乌石、东海岛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造世界级临港重化产业基地港。 对外,湛江将全面融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打造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十字形”综合运输大通道。对内,加强湛江湾跨湾通道和环湾道路建设,推进雷州半岛鱼骨状高快速路网建设,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试点镇创建工作,加快建成“湾区成环、半岛成网”高快速路网。同时,湛江系统布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优质新基建领域创新应用。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全面激发动力活力 唯改革者进,唯开放者兴。湛江深谙此理,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湛江累计完成194家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取消和调整市级行政职权9批1212项,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实现镇、村两级全覆盖;以唯一地级市身份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粤西首个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并加快建设,被列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首批试点城市,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过去五年,湛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取得丰硕成果。 湛江将坚持以深化改革破题开路,以全面开放塑造优势,书写好湛江“春天的故事”。 为了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湛江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扶持引导更多本土企业上市。 在“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湛江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建设数字政府2.0,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真正使湛江成为投资洼地、兴业沃土。 同时,湛江将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度对接海南自贸港,加快融入“双区”建设,强化与茂名、阳江互动,深化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合作。高水平建设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争取将湛江纳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范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用心办好民生实事 走进赤坎区沙湾市场,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正在买菜的市民陈燕告诉记者,自己定居湛江已有十多年,感受到湛江的飞快发展和显著变化:“以前沙湾市场脏乱差的现象比较严重,经过重新规划建设,新投入使用的沙湾市场大变样,不仅环境变好了,商品齐全了,市民的文明素质也提高了很多,‘垃圾不落地’,周边环境都变得更干净了。” “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SUC项目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全国“十大新兴海岸休闲城市”……湛江的新名片越来越多,一座美丽宜居海湾都市正悄然崛起。 美丽宜居生态海湾都市,还需要有高水平的管理。湛江将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以现代化理念和绣花功夫建设管理城市,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综合平台,推动“数字+”与城市运营管理深度融合,让城市治理更精细。 五年来,湛江坚持办好每年十件民生实事,民生类支出累计完成1912.41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超过八成;圆满完成全省最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全市81680户、23373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1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就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38.4万人,新增学前、义务教育学位23.5万个,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省前三。 唯有真心为民,才能凝聚力量。湛江将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围绕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工程。推动湛江本土文化创新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谋划建设环半岛滨海文化产业带,打造区域文化消费城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底气与信心何在? 湛江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郑重宣告,未来五年要“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谋划推进湛江发展,力争各项主要工作指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从而赢得主动、制胜未来”。 这一目标的提出,得益于湛江近年来在各领域的沉淀与提升: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发展后劲更加充足,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激情更加高涨……这些都是湛江发展的信心所在、潜力所在。 湛江的底气:务实 从“北部湾中心城市”到“省域副中心城市”,从“广东新的经济增长极”到“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从“与海南相向而行”到“服务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区、陆海联动发展重要节点城市、现代化区域性海洋城市、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引擎”,每一个定位都字重千钧,记录了湛江厚积薄发的奋进征程。 这座城市敢于直面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披星戴月,一心埋头苦干。 如果说旧日湛江“苦交通久矣”,那今时湛江正实现从粤西“交通末梢”到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历史性跨越。 粤西唯一干线机场湛江吴川机场即将投入运营;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霞山港区40万吨级散货码头建成投用,徐闻港将琼州海峡通航时间压缩至一个多小时;“五龙入湛”格局加快形成;“湾区成环、半岛成网”的高快速路网已见雏形……过去五年,“海陆空”齐头并进,湛江交通飞速发展。 补齐了交通短板,大企业、大项目随之纷至沓来,四个投资分别超百亿美元的重大临港产业项目齐聚湛江,滨海旅游蓬勃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发展亮点突出,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务实的湛江,夯实了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底气。 湛江的信心:革新 当前,从国家到省,湛江正迎来重磅政策红利的叠加。如何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实效?党代会报告指出,唯有思想破冰,才能发展突围。 何为突围?就是要坚持跳出湛江看湛江,善于从国家大战略和区域发展中找动力,从国内外发达城市中找标杆,从时代潮流与趋势中找突破,用真抓实干实现后发赶超。 为此,湛江提出以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深度融合的理念引领发展,以加快大园区建设、推进大文旅开发、深化大数据应用为具体抓手,实现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能级跃升。 冲刺“全省第一方阵”,未来五年,湛江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力做强临港产业集群,加快滨海旅游开发,促进特色农业升级,抢占新兴产业高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践行绿色低碳发展。 城市的发展,更直观地体现在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上。党代会明确表示,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湛江将守护好蓝天碧海,充分挖掘红树林的生态优势、经济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加强红树林系统保护和集中连片修复,结合文明创建、科普教育、文旅开发等工作,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湛江范本,打响“红树林之城”特色品牌,让“湛江红树林”成为广东生态建设的新名片。 数读湛江近5年经济社会发展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48亿元,比上五年增长15.6%;近两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居全省第三 ●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年均增长19% ●民生类支出累计完成1912.41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超过八成,争取新增债券资金354.44亿元补齐民生短板 ●城镇新增就业38.4万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民生兜底保障标准年均提高8%;全市新增学前、义务教育学位23.5万个 ●全市5G基站建成数量在粤东、粤西、粤北排名第一,成为全球首个全光VR商用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双千兆”建设示范城市 ●累计完成194家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取消和调整市级行政职权9批1212项 ●线上开办企业0.5天办结,新开办企业“零成本” ●全市176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全部“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