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真情帮扶开新局 同心共筑振兴路

穗梅帮扶“一盘棋”统筹推进,不断激发苏区发展内生动力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2月30日        版次:T10    栏目:    作者:危健峰、陈燕铭、吴一鸣、张森发

     梅州高新区·广梅产业园二期同心湖

     广梅生态产业创新空间

     广州市荔湾区驻松源镇工作队调研葡萄产业

     驻镇工作队调研东石花生种植情况

     罗岗镇霞岚村黑木耳种植基地

  

  文/危健峰 陈燕铭 吴一鸣 张森发

  图/广梅指挥部

  

  2016年至2020年底,广州累计派驻帮扶干部401名,帮扶梅州272个省定贫困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出减贫治理的“广梅样本”。

  2021年7月,广州再次选派159名优秀干部成立驻市指挥部、驻县工作组和驻镇工作队三级帮扶团队,开展组团“一对一”对口帮扶梅州30个重点帮扶乡镇,推动梅州乡村振兴。

  穗梅一家亲!一直以来,广州用心用功用情对口帮扶梅州,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产业共建都结出了累累硕果。帮扶用真情!面对新的任务,广州市委市政府再显担当,全心全意推动梅州苏区振兴发展。

  

  产业共建,

  打造苏区发展强力引擎

  

  今年以来,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以下简称“广梅指挥部”)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梅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坚持“一盘棋”统筹推进产业帮扶、驻镇帮镇扶村和民生帮扶,不断激发苏区梅州发展内生动力。

  3月底,随着第一块高端汽车玻璃下线,标志着梅州圣戈班高端汽车玻璃生产项目投产;6月,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开始通过上海的母公司出口到日本;至年底,预计出口产值3000万元,成为梅州出口企业的又一生力军。

  据了解,梅州圣戈班汽车玻璃系统有限公司由圣戈班集团和广汽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合资兴建,是广汽梅州产业园引入的第一个世界500强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2亿元,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1.8亿元。

  得益于广州对口帮扶梅州“联动发展、产业共建”的模式,梅州圣戈班跑出了“1个月签约、8个月投产”的速度。在广梅两地政府部门的高效服务下,该公司今年年产高端汽车玻璃约100万片,产值近亿元。

  梅州圣戈班落户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广梅园”),是穗梅产业共建的一个典型例子。据了解,2008年8月,广州、梅州两市依托广梅园,成立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机制,是穗梅产业共建的主阵地。广梅园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区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大健康、电子信息、大数据等绿色现代产业,扎实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推进产城人融合协调发展。

  今年以来,穗梅产业共建累计新签约产业项目97个,计划投资总额269.18亿元;新开工项目130个(55个已投产,75个在建),纳入省工信委产业共建项目库的亿元以上项目22个。至目前,广梅园有企业128家,其中投产企业98家(含规上企业38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家)。

  

  创新驱动,

  转换动能凸显集群效应

  

  如何发挥广梅园的辐射带动效应,让这个强力引擎推动梅州苏区振兴发展?广梅指挥部通过顶层规划设计,集聚产业、注重创新、汇聚人才、优化营商环境,使广梅园产生源源不断的动能。

  产业集聚方面,园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大健康、电子信息、大数据等主导产业,兼顾发展轻工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和商贸酒店等现代服务业,集聚了广汽集团、广药集团、法国圣戈班等世界500强企业,广州轻工、广州工控、科伦药业、伊利食品中国500强企业,以及珠江啤酒、广州酒家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目前,初步形成以广药集团、科伦药业、伊利食品、珠江啤酒、广州酒家利口福为代表的食品饮料和大健康产业集群;以广汽集团、法国圣戈班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以广州工控、广州轻工为代表的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以裕源织造、华裕织造为代表的轻工纺织产业集群。

  加速科创方面,通过努力,今年广梅园已列入科技部2021年度高新区以升促建调研名单。广梅园与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现有航天育种、华师昆虫两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仲恺广梅研究院两家博士工作站以及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梅州分中心等五家创新研究院。深化省市协同创新,拥有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梅州分中心、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梅州分中心两个科技服务平台。引进亚洲数据集团等两家产业孵化机构,一批成长性项目正孵化培育。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扶持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多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创新动力源。

  汇聚人才方面,突出招才引智,打造创业生态;落实人才政策,奖励产业领军人才和优质创业项目。以“线上+线下”的方式,面向省内外开展招才引智工作,今年新增就业人数约800人。

  营商环境方面,入园企业除享受苏区优惠扶持政策外,也可享受广东省、广州市、梅州市以及园区等多重政策叠加红利,广州市每年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广州企业在园区投资建设运营,在固定资产投资、物流费用等方面给予补助。推进电子证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网上办事,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制度大大缩短审批时限,企业办事从“最多跑一次”逐步转向“一次不用跑”。领导干部和服务企业工作组常态化挂钩联系企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聚焦民生,

  真心真情为民办实事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广梅指挥部聚焦梅州苏区民生关切,回应人民期盼,紧盯梅州教育、医疗、就业、住行等基本民生领域问题,着力改善和提升苏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抢抓省有关教育政策,推动华南师范大学、广梅园、兴宁市政府合作创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推动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投入175万元帮扶资金帮助筹建梅州职业技术学院,促进广州市南国学校与兴宁市锦绣学校签订两校共建工作实施方案,推动穗梅两地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据统计,2021年以来,广州对梅州共投入教育帮扶资金913.85万元,有效优化了梅州教育资源配置。

  为改变梅州医疗资源相对落后现状,广梅指挥部统筹协调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粤东医院接管运营广梅开发区医院和梅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市妇女儿童医院)整体迁建等工作,协调广州市各级医疗机构派出专家赴梅讲学或开展业务指导,在梅顺利举办“爱心救心”义诊筛查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

  广梅指挥部还加大就业服务力度,转移就业安置人数10830人,新增就业3502人,建立“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训基地,促进贫困家庭人员实现长期稳定就业,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  

  

  选派干部,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

  

  12月底,梅州冬季的天气寒冷。在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悯农农业科技公司的苗种孵化场,番禺区驻五华县帮扶工作组的队员再次来检查孵化场保温、保暖问题。

  原来“罗氏沼虾”是广州市番禺区对口支援办为五华县引进的“稻虾共作”农业产业项目。为扩大产业链,今年9月,在工作组的推动下,悯农农业科技公司在横陂镇设立了孵化基地。

  “感谢工作组的帮助,我们已经为12个虾塘(共60亩)全部盖上薄膜。”悯农农业科技公司技术员介绍,这样一方面可以一年四季繁殖虾苗,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冬春季时机把苗标粗,直至养成可出售的成虾上市,届时可让五华消费者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在春节的餐桌上加上一道美食。

  番禺区驻五华县帮扶工作组只是广州对口帮扶梅州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的一个缩影。据介绍,今年7月,广州从市直单位、市属国企和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番禺区等4个区中选派159名优秀干部到梅州30个重点乡镇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工作队进驻后,广梅指挥部积极与县、镇、村对接,克服各种困难,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深入一线调研,实现四个“全覆盖”:广梅指挥部督导调研30个帮扶镇全覆盖,30个工作队调研671个行政村全覆盖,各县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调研摸查全覆盖,为帮扶镇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全覆盖。同时,形成30个帮扶镇加指挥部的调研报告。

  

  “造血”帮扶,

  发展强镇兴村富民产业

  

  广州派驻梅州的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立足梅州“红色+绿色”资源禀赋,着眼生产链、加工链、销售链“全链路”振兴的视野,在“农”字上下功夫,在“全”字上抓拓展,帮扶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工作队在五华县梅林镇通过“基地+镇企+村社+销售”探索建立种植养殖基地,大力推广“稻虾共作”模式,“稻虾共作”面积由最初的10亩扩大到200亩;在兴宁市大坪镇把本地的丝苗米、大豆、高山红薯、鹰嘴桃、沙田柚、油茶等特色农业与红色产业的打造结合起来,打造“红色+特色农业+美食+休闲旅游+民宿”等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梅县区畲江镇对接广之旅、南湖国旅等旅游企业开拓乡村振兴游线路,依托靠近广梅园区等地理优势,整合工业游和乡村游、镇农品展销节以及加入红色旅游元素,形成畲江特色“乡村振兴游”。

  “立足梅州联动湾区 穗梅共促乡村振兴”。12月24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签约仪式暨短视频&主播带货大赛启动,现场穗梅两地企业签订梅州优质农产品合作协议金额超过3000万元。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是穗梅企业互联互通、合力共进的“穗梅联动平台”。据悉,该中心自2019年落户梅州以来,强化与梅州各大生产加工基地的链接,依托越秀集团平台联动湾区市场,在“双向流通业务”、拓展“线上线下渠道”、探索“预制菜模式”等方面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实现菜篮子平台交易量13万吨,“914”“双12”两场线上柚子直播活动创造“3分钟3万个”“6分钟5万个”的成绩,首款预制菜“风行菜篮子鸽子汤”上市,全年预计营业额超过2200万元等,有效助力梅州镇村农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

  

  聚焦产业,

  探索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广梅指挥部牢牢扭住产业这个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结合梅州资源禀赋,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路径,激活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政府+民企”助力全产业链发展。驻镇工作队引进广州市初心优品商业有限公司与丰顺县潘田镇、梅县区丙村镇、兴宁市水口镇等开展镇企合作,以“政府主导推动土地流转+企业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专业团队市场化运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合作项目。在丰顺县潘田镇开展“烟稻轮种+稻谷烘干+大米加工”产业合作项目,已流转土地800亩;在兴宁市水口镇开展“稻虾油菜花轮种+稻谷烘干+菜籽油加工厂”产业项目,已集约流转撂荒农田500亩。

  “光伏+国企”带动促进就业创收。引进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等实力雄厚的国企,以新铺镇为示范,探索“光伏+”模式,发展“农光互补”板下经济。目前,该模式已在潘田镇、南口镇、畲江镇、白渡镇等陆续铺开。蕉岭县新铺镇工作队依托广州发展集团,引进“光伏小镇”示范项目,拟成立镇级投资开发公司,打造“光伏+农、林、渔、旅游”生态经济产业链,计划投资约9亿元。

  “文旅+农业”打造农民增收新业态。西阳镇工作队进驻后充分发挥筀竹村山水人文资源优势,以旅游业为重点,培育乡村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筀竹样板”。一是打造民宿产业集群,依托现有5间民宿,盘活闲置农房,以村集体入股、企业建设经营的开发模式,重点发展农家客栈、民宿旅社、酒吧茶馆、书吧、手工作坊等,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二是推出农旅体验项目,利用火龙果种植基地和柚子产业,发展特色种养,开发采摘体验、果树认养和自然科普项目,发展农旅体验项目。三是开发特色文旅活动,利用白宫河和周边丰富山水资源,开发打造专业徒步、溯溪、骑行路线,筹划举办年度竹文化、户外、民俗等特色文旅活动主题活动,丰富游玩体验项目。

  “产业园+乡村”合力提升产业帮扶质量效益。积极推广“以大带小”模式,鼓励深加工企业带动农户创收。广药王老吉建设梅州规范化种植基地212.5亩,同时带动570户种植1840亩仙草,公司按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大幅提高农民收益,每亩收益约2800元。金柚康公司从脱贫村收购残次柚果实现变废为宝,今年以来共收购475吨残次果,为农户创收近700万元。广州酒家充分利用梅州优质农副产品资源禀赋延伸产业链,开发五华红薯流心酥等深加工产品,赋能乡村振兴更多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