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如何抓粮食生产?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

让农民有钱挣 让市民有口福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2月31日        版次:A02G    栏目:稳健前行开新局    作者:许悦、粤农轩

     丝苗米是广东主要特色农作物之一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顾幸伟

  

  羊城晚报记者 许悦 通讯员 粤农轩

  

  开栏语:  

  中国经济即将走过2021年,开启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明年怎么干?广东怎么干?从今天起,羊城晚报推出《稳健前行开新局》访谈专栏,对话广东相关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看广东发展经济的定力和底气,也看广东2022年的决心和信心。敬请垂注!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频发的极端天气正在改变国际粮食供求格局。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广东没有一马平川的地形优势,但多年来埋头钻研山地机械,正逐渐补齐短板弱项;广东粮食种植面积不是全国最大,但水稻优质率全国领先。2022年,广东如何端好、端稳“饭碗”?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让消费者有口福。”

  

  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助增产

  

  羊城晚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广东2021年是如何实现粮食产量丰收增产的?

  顾幸伟: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偏差、农民大多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近年广东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刻不容缓。

  特别是去年,国家要求广东省新增早稻种植面积50万亩;今年,国家要求广东省以2020年的粮食播种面积为基数,只增不减。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撂荒地复耕对于保证全省粮食安全意义非同一般。

  全省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如河源市党政高位行政推动,出台各县镇村复耕的村规民约,实行镇、村代耕代种的兜底措施;韶关市新丰县发挥本地农民和种植大户知农情、擅长耕作优势,探索自行复耕模式、村委托管模式、大户承包模式、“党建+攻坚”模式等。

  据各地上报统计,截至今年11月,全省共复耕复种撂荒耕地85.89万亩。国家也高度认可广东这项工作,今年10月,我们还专门在河源开了现场会,把成功经验推广开去。

  羊城晚报:除了推动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广东明年抓粮食生产还有什么部署?

  顾幸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强调了一个问题: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目前,广东的做法就是加大助农投入,通过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我们这样做,核心要义是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在保本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的服务、合理的市场价格、规模化的经营等手段,实现经营增效,这样粮食生产才能稳得住。

  

  打响广东丝苗米优质品牌

  

  羊城晚报:“广东粮、珠江水”曾以澎湃之势涌向大江南北。当前,“广东粮”有何新的历史使命?

  顾幸伟:新时代,广东粮食生产要担起两个使命,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打造富民兴村特色产业。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中央明确要求,主销区也要确立粮食面积底线、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况且,广东的粮食种植面积也不小,是全国主要的双季稻产区之一,早稻种植面积全国第三位。

  目前,广东的粮食作物占全省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水稻是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今年,广东积极推动“粤强种芯”工程,着力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在水稻矮化育种、优质稻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研究等方面,广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数据显示,在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6个籼型常规稻中,4个由广东育成,另外2个含有广东品种血缘,或是“广东造”,或有“广东芯”。

  羊城晚报:广东的丝苗米能否成为“广东粮”的代表?

  顾幸伟:丝苗米是岭南优质稻米的代名词,米粒纤细苗条、晶莹剔透,淀粉和蛋白质等搭配很好,蒸煮后饭色油光亮丽、饭粒软滑、口感清香,更适合广东人的胃,她就是“米中的碧玉”。

  2018年,广东启动优质稻战略,实施广东丝苗米振兴工程,成立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

  农以种先,广东近年来在丝苗米新品选育科研攻关,成功选育出一批新型的优质常规稻和优质杂交稻品种,被丝苗米产业联盟认定为广东丝苗米品种的数量逐年增加。

  2019年以前,广东丝苗米品种只有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现在,品种达到了16个,2020年与2021年两年增加了14个。其中,以19香、南晶香占为代表的常规稻品种,以软华优金丝、青香优19香为代表的杂交稻品种,品质可媲美泰国香米,亩产也大幅提高。

  所以,新时代“广东粮”的目标,就是让种粮农民有钱挣、让消费者有口福。

  羊城晚报:丝苗米产业的发展后劲够不够?

  顾幸伟:近年来,我们打响了“广东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已建设29个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年的《广东省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创建国家级“广东丝苗米”产业集群,拓展全产业链,实施“广东丝苗米”品牌培育计划,做大做强“广东丝苗米”产业。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搞活粮食经营,提高丝苗米的产品档次和品牌效应,以品牌价值拉动产业经济效益。现在市场上丝苗米的价格,普遍比其他的大米要卖得贵,农民实实在在地受益,所以广东丝苗米又被称为“米中之王”。

  2022年,我们将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计划建设一批粮食跨县集群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发展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化、优质化、机械化、品牌化,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培育全国领先智慧农业机械产业

  

  羊城晚报: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三农”有何新要求?

  顾幸伟: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这是去年就已强调的重点工作,广东也已做了很多探索。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了另外两个要点,一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另一个就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也特别重视农机板块,多次强调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

  明年广东将会有一个大动作,就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农业机械化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推动。我们将与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商银行一起组成调研组,对广东农业机械的现状摸底调研,为下一步的决策做准备。

  羊城晚报: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否有优势?

  顾幸伟:传统的大型农业机械不是广东的优势,但在智慧农业机械上,广东已经形成了优势。目前,广东已经有大疆、极飞这样国内领先的农业无人机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在广州黄埔区等地打造的“智慧无人农场”,已经实现水稻播种、施肥、喷雾、收获等全过程无人化;碧桂园也在佛山市三水区建设了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我们计划围绕这些优势,重点培育一批在全国领先的广东智慧农业机械产业,这是广东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一个思路。

  第二个思路,就是发展山地机械。广东多丘陵山地,土地碎片化,用不了大型机械。因此,广东针对丘陵山地经济作物对农业机械的需求,重点发力山地机械,已经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专门从国外购买了一批山地机械,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用了五六年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研发了一批适合广东农业的山地机械。

  广东的水果和茶叶基本上种在山地上,对山地机械的需求十分旺盛。从不久前的广东种业大会看,广东农机企业科研部门在智能采摘方面有可喜的进展。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研发的山地林果采摘智能机器人,长长的机械臂能够准确进行香蕉采收,已开展多种地形采摘测试。其他企业还研发了能摘番石榴和圣女果的机器人,能对果实进行空间定位、成熟度判别,15秒采摘一个果实,操作不受时间和天气影响。

  瞄准广东农业生产的需求,我们正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广东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更好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