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荔枝产期有望延长

华农最新研究破译荔枝基因密码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1月05日        版次:A05    栏目:    作者:陈亮、洪佳恂、陈芃辰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亮、实习生洪佳恂、通讯员陈芃辰报道:1月4日,由华农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论文“Two divergent haplotypes from a highly heterozygous lychee genome suggest independent domestication events for early and late-maturing cultivars”(高杂合度荔枝基因组中两个不同单倍型表明早晚熟栽培品种各自独立驯化)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通讯作者包括华农李建国研究员、夏瑞教授和陈厚彬研究员等。第一作者为华农胡桂兵教授、冯筠庭博士生、刘成明教授、吴振先教授等。

  

  “解码”荔枝基因组

  提出起源驯化假说

  

  该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二代Illunina等最新的基因组测序数据,通过优化基因组组装策略,完成“妃子笑”荔枝基因组假染色体水平的组装、基因组编码基因的结构注释。

  项目组提出了荔枝“一个起源中心、两个独立驯化事件”假说,为云南是世界荔枝唯一起源中心提供了基因组学证据,有助于消除部分国外学者认为荔枝也可能起源于越南的认知。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在成果发布会上表示:“基因组是植物性状形成的‘导航图’。解码荔枝基因组,不仅能全面提升对荔枝重要经济性状形成机制的认知,研发相应的育种和栽培调控技术,还能为推动其他无患子科植物如龙眼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华农校长刘雅红表示,该校团队在《自然—遗传学》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标志着学校荔枝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预示着荔枝科研全面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揭秘开花调控机制

  提升荔枝种植效益

  

  荔枝鲜果上市主要集中在5月至7月,生产中时常出现果品季节性过剩,严重影响了荔枝种植的经济效益。“荔枝中熟品种多,加之两广为中纬度的中熟产区,开花期集中,导致果实成熟期相近,在短时间内集中上市。”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农研究员陈厚彬说。

  据介绍,该论文从基因组层面对荔枝开花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发现荔枝中一段特定的DNA序列缺失,可能是导致荔枝不同花期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对于把荔枝产期从2个月延长至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减少鲜果季节性销售压力、提升荔枝种植效益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对推动荔枝乃至无患子科几种重要果树作物的基础研究以及育种应用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还会对全世界热带作物研究及世界农业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李建国说,这进一步夯实了我国在荔枝研究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缩小荔枝与柑橘、苹果、葡萄其他大宗果树方面研究水平的差距,实现了荔枝基础生物学研究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初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