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东莞市人大代表建议构建应急管理心理干预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中心理危机干预不能缺位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1月12日        版次:A07    栏目:聚焦地方两会    作者:文聪

  羊城晚报讯 记者文聪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一些关联人群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今年东莞“两会”期间,东莞市人大代表、民革东莞市委会委员、莞城医院副院长洪茜结合医疗工作实践,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建议构建应急管理心理干预体系,及时疏导群众的心理问题。

  “一项分析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一般人群的应激、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9.6%、31.9%和33.7%。”洪茜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国家、省、市各个层面在心理应急管理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取得了不少值得推广的成效,但仍有亟待完善的地方,例如,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专业人才及团队建设存在短板,培训不到位,服务能力参差不齐;部门联动不畅通,责任与分工不明确等等。

  洪茜建议,从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应急管理体系。其中,一是从制度层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基层组织负责、社会个体广泛参与的心理危机应急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心理危机干预协调机构,建立长期统筹心理应急管理工作的部门,统筹心理危机干预援助服务;二是建立多元的心理危机事件应对策略,提升应急处置的有效性。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在干预策略上,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目标人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普通人群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并实时跟进、不断调整心理疏导有关工作重点,同时重视后期心理重建等工作。

  洪茜还提出,要改变传统的心理干预模式,设立包括心理应急干预在内的救援网络与信息平台,采用“互联网+”模式,开发心理危机干预远程网络平台、APP等,构建集心理评估、心理诊疗、公益热线、心理自助一体化的分层纵向的新型公共心理卫生服务体系。救援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也很重要,需避免二次创伤。洪茜认为:“既往研究提示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0%,二次创伤的发生率为3.5%-35%,重视救援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仅有助于维护其心理健康,且对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