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绘好三种颜色,讲好三个故事

广东农工商思政教育“接地气”!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1月13日        版次:A16    栏目:    作者:崔文灿、罗研

     高耀志给学校热带农林学院学生党支部同学在农讲所讲党课 图/受访者提供

  

  文/羊城晚报记者 崔文灿  通讯员 罗研

  

  一朵棉花,一粒米,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高耀志口中,就牵出一段垦区往事,一个党史学习教育素材。有人说,他的思政课,理论知识充满趣味,又让真理触手可及。

  讲好学校思政课,推动党的历史、农垦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重要作用,是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的重要举措。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用好农垦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师生党员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三色”赋能党史学习

  

  作为立足农垦行业办学的高职院校,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也被赋予了浓厚的农垦文化色彩。高耀志为记者从农垦“三色”讲起,将拥有红色基因、绿色理念和白色品性的农垦史融进党史。在党史学习这一宏大命题覆被下,一段段过往重现,讲者史海钩沉,听者如坐春风。回溯七十余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过往,农垦文化的“三色”在今天愈加清晰,熠熠生辉。

  农垦文化的红色基因源自南泥湾精神。南泥湾,既是我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也是农垦精神的发源地。高耀志认为,红色基因是“三色”赋能中最主要的一条线:“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传承,从党史角度看,伟大的建党精神的传承,主线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而这种红色基因的传承恰是农垦文化的底色。”

  绿色发展是农垦人在创垦、兴垦过程中遵循的基本理念。上世纪50年代,以50多万复转官兵为主体的拓荒者响应党中央号召,开荒种地、劈山植胶、屯垦戍边,几代人将农垦建设成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如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着当下,农垦人做活现代能源经济大文章。

  白色品性代表着农垦核心产业的色泽,更彰显着农垦文化的高贵品质。农垦创业者励志冰檗,将风沙漫天的新疆建成“大棉仓”,将苦寒的“北大荒”变成“大米仓”,将华南垦区建成“大胶仓”。洁白的棉花、清白的大米、乳白的橡胶汁,这是科研团队夜以继日攻关攻出来的,也是无数农垦人甘当铺路石、甘做开荒牛干出来的!

  农垦文化具有“三色”特质,也赋予了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强大动能。“在我们讲党史的时候,我要讲得更接地气。我们是农垦人,我们有这种文化让我们对党的事业出于一种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高耀志这样说。

  

  讲好“三个故事”

  

  讲好党史课,讲好中国故事,高耀志有一套自己的方式:案例故事化,故事案例化。他说,当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史课要讲好三个故事,弘扬三种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讲好农垦故事,弘扬农垦精神;讲好职教故事,弘扬工匠精神。他进一步解释道:“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我们要把每一个阶段相应的党史故事转化成教学案例,跟党史教育结合起来。一个导入都穿插了生动的故事化案例的表述,把要传递的知识信息融进故事化案例当中,这样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高耀志至情至性讲述,让人听来深深感怀。原来,新疆的棉花、黑龙江的大米、华南垦区的橡胶,它们的诞生还有这么多曲折。新疆兵团地处高纬度,原本属于“植棉禁区”,但正是科研人员的一次次攻关,一次次改良品种,让棉花在新疆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打造出“新疆长绒棉”的顶级品质;黑龙江无霜期太短,原本只有玉米和黄豆两种作物,是水稻专家徐一戎带领团队改良操作模式和品种,成就了“高寒水稻”;橡胶原本也不适合在华南生长,是科研团队突破了这种热带作物最北生长的极限……

  “在讲党史的过程中,我穿插着一条线: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农垦事业是艰苦奋斗得来的,而这个艰苦奋斗不仅仅是农垦人的,还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高耀志说。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为国为民的情怀,在一堂堂党史教育课上,在一个个故事中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农垦人不仅仅待在农垦,走出去,也有农垦人身上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