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老年人关节痛,小寒妙招祛疼痛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1月14日        版次:A16    栏目:德叔医古系列306    作者:林清清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 张忠德教授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沈中

  

  医案  李阿姨,64岁,全身关节痛

  

  每天在家带孙子的李阿姨,发现自己上了年纪后,全身关节变得不灵活,时有麻木感,有时甚至会痛得走不了、睡不着。起初揉一揉、拍一拍、热敷一下还能缓解,但近几个月来发作越发频繁。李阿姨担心自己患上了类风湿,去医院检查却没发现异常。李阿姨把疼痛归于受寒,大肆煲起了祛风散寒、大补阳气的药膳。一段时间后,她自觉疼痛稍有好转,但仍有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怕风怕冷,还出现眠差,难以入睡,晨起口干、口苦,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于是在老街坊建议下前来德叔门诊求助。

  

  德叔解谜  脾肾两不足,兼夹食滞化火

  

  关节痛在中医中属于“痹症”范畴,临床中多因感受外邪致使经络气血痹阻不通,即所谓“不通则痛”;或因气血亏虚不能滋养关节所致,即所谓“不荣则痛”。德叔认为,李阿姨并不是单纯的寒邪致痛,而是年老导致脾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经脉,加之生活操劳,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引起,是“不通”与“不荣”相互影响的结果。拍打、热敷虽可短暂促进局部气血流通,但因气血津精亏虚,全身关节不能得到滋润,故而反复发作。此时若进补过度,日渐虚弱的脾胃不能转化水谷精微滋润全身,还极易积聚而致化火化热,便会出现失眠、口干、口苦的症状。治疗上,德叔以平调平补、祛邪补虚为原则,以温肾健脾、祛寒通络为法,李阿姨服药1周后,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后坚持复诊,发作次数逐渐减少。

  

  预防保健  应时平衡进补,沐足助力散寒

  

  小寒正值进补时节,羊肉、牛肉等食材是餐桌常客,但若长期一味温燥,反而容易适得其反。德叔提醒,进补除了应时,更要学会平衡适度,可在温补食谱中加入适量沙参、麦冬、石斛等清润药材以达阴阳平衡的补益目的,另外像李阿姨这类脾胃薄弱的人群,适当配陈皮、山药、砂仁等健脾之品。另外,此时节建议每晚睡前可选用一些温通的药材进行中药沐足。可选用艾草30克,桂枝20克,海桐皮30克,将上述药材加适量清水煎煮约30分钟,取药汁泡脚约10~15分钟。可起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效,还有助于睡眠。

  

  德叔养生药膳房  牛大力煲牛尾骨

  

  材料:牛尾骨250克,牛大力30克,山药(鲜品)80克,生姜3-5片,精盐适量。

  功效:补肾固元,散寒止痛,强筋活络。

  烹制方法:将诸物洗净,牛尾骨切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备用;上述食材放入锅中,加清水约1750毫升(约7碗水量),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5小时,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2-3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