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支撑“三新两特一大”重点产业发展

跟跑要变领跑 汕头放出科创大招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1月16日        版次:A01G    栏目:    作者:赵映光、姚志德

  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姚志德  实习生 郑嘉敏

  

  在日前闭幕的党代会上,汕头市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开赛即决赛”“起跑即冲刺”等响亮口号。随后不久,总投资超千亿元的多个重大项目集中动工,引人关注。豪言既出,落实不易,汕头究竟有何底气?是否已锚定了路线图?有何独门大招?

  1月15日至16日,汕头市密集举行多场重要活动,包括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启动仪式暨中山大学专场对接会,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大会,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暨省实验室发展交流座谈会。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中科院院士、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龚新高,中科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汕头大学校长郝志峰等群贤毕至,畅谈合作。

  至此,汕头决胜未来的“关键一招”已呼之欲出,那就是:创新链与产业链“两链深融”,促科研成果转化;合纵连横引来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捆绑对接,为“三新两特一大”(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大健康)产业布局提供更强力科技支撑。这无疑是汕头在经济发展“换挡期”审时度势,希望弯道超车变“跟跑”为“领跑”而使出的“胜负手”。

  

  创新链与产业链

  “两链深融”促成果转化

  

  作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一直是汕头这座百载商埠的城市基因。不过,近年来因种种原因,汕头一度掉入了发展迟缓的泥淖。如今,与珠三角等地相比,汕头的产业创新能力仍有明显差距,如何“迎头赶上”?

  “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优环境、强主体、壮平台、促转化,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这是汕头近年来面向“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布局,探索向创新要效益的新实践。

  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双向发力”,则是这一“路线图”的点睛之笔。

  15日启动的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是汕头落实“每月分行业举办产学研‘面对面’专题对接会”部署的具体举措,这项部署,对推动汕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常态化对接、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意义不言而喻。

  

  70所高校32家院所

  “联姻结盟”谋长远未来

  

  各地都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地处粤东的汕头能否另辟蹊径?

  引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进驻,或联姻或结盟,是汕头审时度势之下采取的得力招式,用的是“借”字诀。

  据悉,汕头积极推动相关企业与国内外70所高校和32家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个,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汕头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落地建设。

  “中山大学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了良好创新资源储备,中山大学非常愿意发挥自身优势,与汕头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在15日的中山大学专场对接会上,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信心满满地表示,期待校市、校企通过合作项目、共建平台和成果转化等多形式构建起紧密关系,不断产出高质量成果。

  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纷至沓来,无疑是不约而同地认可汕头在“科创赋能产业”方面的巨大潜力。毕竟,“迎头赶上”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和可能。此次举办的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汕头近百家“三新两特一大”企业、金融机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的代表,与数十位中山大学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碰撞。现场气氛热烈,明显让人感觉到,高校在提前布局,企业在长远谋划。

  日前,国家科技部发布通知,支持汕头等25个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汕头是此次入选的广东唯一代表,这标志着汕头深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水平推动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工作迎来了新机遇、新动能。

  聚焦科创赋能,聚力产学研对接,聚合高校院所之能……期盼汕头放出的这些“科创大招”能蹚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