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仲裁员解决烦“薪”事 让劳动者“安薪”过年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1月17日        版次:A02    栏目:新春走基层    作者:周聪

     刘惠雅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现在能安心回家团聚了!”小刘和同事手里握着调解协议书,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被拖欠4个月的工资终于有着落了。他计划早点置办年货过大年。

  一件劳动争议纠纷,怎样让双方当事人从互不相让、坚持己见,到握手言和、相互道谢的?春节将近,农民工欠薪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走进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看看调解庭仲裁员刘惠雅是如何为农民工讨回薪资的。

  

  两小时为农民工追回薪酬

  

  “原以为活干好后能高高兴兴回家,没承想却很烦‘薪’。”

  2021年9月,小刘入职上海某供应链有限公司,工作地点在广州。可是随着该公司在广州的项目完结,小刘与同事曾想过离职,但企业却以新项目马上落地进行挽留。可是新项目迟迟不见踪影,9月起到12月的工钱也未发放。

  收到小刘的仲裁申请后,经过沟通,1月13日上午,刘惠雅组织双方当事人在市三方联合调解中心进行案前调解。在调解现场,本来答应当场发放薪酬的被申请人反悔且只派出代表前往,提前说好的薪酬也变得模棱两可。

  在调解的过程中,当说到调解金额时,双方均据理力争,谁也不肯让步。现场一时间火药味十足。刘惠雅只好改变调解策略方式,与双方当事人开展背靠背调解。

  经过两个小时的言语劝说和法律讲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调解协议,被申请人上海某供应链有限公司分期支付小刘等三人工资共计5万余元,并于当天向小刘等三人支付了第一期款项,员工也体谅到公司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同意将金额分为三期发放,小刘和他的同事们如愿得到了自己的工资。

  

  “被申请人不接电话是常态”

  

  靠近调解庭办公室,远远就可听见调解员们此起彼伏接打电话的声音。

  “你好,这里是广州市仲裁院,有一起欠薪案件想跟你聊一聊。”

  “阿姨你先别着急,慢慢说,是谁欠了你的工资。”

  ……

  “近年来,因为疫情影响,很多时候,调解双方很难坐在一起面对面进行沟通。” 刘惠雅表示,“因此,通过电话进行调解,也成为仲裁员调解的常态。”

  打电话,看似简单,但却是最难的事。“被申请人不接电话、不回电话、不回信息是常态,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一次次尝试与对方联系,一次次修改调解方案。”刘惠雅告诉记者。

  “有时,为了解决一个案子,我们甚至打出过三四十个电话。”当了多年的仲裁员,刘惠雅最大的体会是,要认真倾听,善于说理,让双方当事人“口服心服”。

  为了最大可能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刘惠雅表示,仲裁员需要在调解前做大量准备工作。在调解过程中,边倾听、边说理、边讲法,让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员的“情”话里受到触动、在“法理”中受到教育,最终握手言和。

  刘惠雅表示:“近年来,通过送法上门、约谈企业、发放仲裁建议书等方式,从源头上预防欠薪的发生;通过仲裁申请、案前调解、数字化全流程互联网+调解仲裁、法律援助、速调快裁、档案数字化,建构‘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体系’;调解不成功的农民工争议,进入‘绿色通道’,实行快立、快调、快审、快结;针对涉及校外培训机构和新就业形态领域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争议,我们及时与法院进行对接,统一裁审标准和尺度,并跟进案件后续执行情况。”

  据统计,2021年,广州市区两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为1729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累计2400余万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7.39%,调解成功率80.87%,仲裁终结率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