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内外联动 广州塑造发展新格局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1月26日        版次:A03G    栏目:新起点 新作为 老城市新活力 区域协同    作者:谭铮

     广州南沙港区。近年来,随着海运航线不断织密,南沙国际物流通道网络进一步拓宽(资料图片)

  

  羊城晚报记者 谭铮

  

  春节前的广州北京路步行街一片喜气洋洋,位于北京路上的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在春节前夕又迎来了一个新项目——湾区青年文化行动暨北京路青年文化街区计划。

  广州南沙,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第一栋核心建筑主体结构已顺利封顶。按计划,这一粤港合作、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将于今年9月迎来它的第一批学生。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广州将如何全面落实“双区”部署,大力支持“两个合作区”建设,提升“一核一带一区”核心引擎功能,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今年广州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这一话题。

  

  交通支撑 立体交通串联,塑造广州都市圈

  

  “以前上广州开车要几个小时,现在车一开上港珠澳大桥,2个多小时就能到广州。” 疫情前长期往来于香港、广州与深圳的香港青年阿凯表示,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改变了他们到从香港到内地的交通习惯,也让粤港澳大湾区内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变得愈发紧密。

  1月25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代市长郭永航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要推进广州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实现湾区市际直连直通,形成“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轨道交通格局,高效串联大湾区要素资源。

  如何高效串联大湾区要素资源,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朱前鸿把目光瞄准了广州的花都。他表示,花都既是泛珠三角地区和粤北地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陆路门户,也是泛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地区进入广州地区的空中门户,同时坐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两个交通枢纽,空铁联运优势突出。“花都区与清远市接壤,经济发展战略纵深宽广,是促进清远、韶关、赣州等城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最佳结合部。”

  

  政策对接 与港澳规则衔接,吸纳青年才俊

  

  区域协同发展,离不开不同地域的规则衔接。在过去的数年间,广州不断探索与大湾区内多个城市在金融、法律及人才规则方面的对接工作。

  2021年3月,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敏介绍,广州已落实与香港在6项建筑领域职业资格互认,对香港3个、澳门13个职业工种实行单方认可……在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专业人才申报职称、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方面,广州一直在积极探索。

  为了让更多怀揣梦想的青年来到湾区施展才华,广州已全面取消了港澳台居民在穗就业许可,来穗就业港澳人员与内地人员一样直接办理就业登记。来穗工作的港澳人员纳入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对象范围,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同等享受各类就业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支持。

  如何让初来乍到的港澳青年了解不同城市的就业创业信息,了解内地城市在税收、社保等方面的规则?广州市政协委员林惠斌提出,广州成立港澳青年就业指导中心,为有就业意向的港澳青年提供就业教育、培训及指导。

  他特别提到,初到内地的港澳青年在生活上往往会不适应,指导中心可以为港澳青年提供衣食住行的咨询服务,以及提供穗港两地在不同法务、税务等政务方面的咨询服务。

  

  科技协同  深化“双城联动”,全链条优势互补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香港运动员李慧诗夺得铜牌。这背后,有广州与香港联手的努力——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张欣利用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帮助改进了运动员的骑行姿态和运动服装。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系列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创造了新产业新业态。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基于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在科技创新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广深‘双城联动’可实现优势互补,产业链、创新链互联,人才和资源互通,还可以实现广深双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成果转化和科技市场对接。”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南粤基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涛表示,深港河套、珠海横琴“两点”,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两廊”,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布局逐渐成形。

  在林涛看来,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他建议,面向全国公开招募专业金融团队,委托管理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以基金设立为契机,以基金运作为平台,以项目投资为抓手,以融促产、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推动该基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产业、科技和金融创新的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