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22北京新闻中心正式开放

开放期间将举办百场新闻活动、展陈千种外宣品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2月02日        版次:A02    栏目:冬奥会·前奏    作者:王莉

     农历大年初一,位于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的2022北京新闻中心对外开放,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对手部消毒 新华社发

  

  羊城晚报讯 驻京记者王莉报道:2月1日大年初一,2022北京新闻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即日起至2月20日将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非注册但具有正式记者身份的媒体从业人员提供服务。

  2022北京新闻中心自2021年11月29日首次对外发布消息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新闻中心主任徐和建介绍,据统计,共有432家1770名中外记者在新闻中心注册成功,其中境内媒体279家1251人,外国媒体130家453人,港澳台媒体23家66人,成为参与记者覆盖范围最广的一届冬奥会非注册记者新闻中心。

  2022北京新闻中心将“新闻+服务、新闻+文化、新闻+科技、新闻+形象”四大理念贯穿于各项服务中。开放期间,新闻中心将举办百场新闻活动,展示百幅特色图片和展陈千种外宣品,从城市采访到冬奥演出,从现场讲述到互动展示,新闻样式丰富、形态多样,为中外记者朋友们提供新鲜且有深度的新闻信息服务。

  2000年悉尼奥运会首次设立了非注册记者中心,以后的多届奥运会都沿用了这个传统。徐和建表示,与往届非注册记者中心相比,2022北京新闻中心最大的亮点之处在于,充分利用北京的文化、科技资源优势,为媒体记者提供优质的媒体服务,让记者朋友在感受人文、科技、绿色北京的同时,更加深入全面了解中国。

  记者在新闻中心现场看到,位于一层的“美丽中国”图片展区展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港珠澳大桥、开平碉楼、维多利亚港等全国各地的特色地标图片,通过小切口展现大时代;二层的“多彩神州”展区则开设了彩绘、珠串、掐丝等手工艺体验区,记者朋友可以在工作之余切身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新闻中心特别设置了体现双奥文化特色的“奥运徽章时空交换站”,通过丰富多彩、艳丽多姿的奥运徽章展示,讲述北京“双奥之城”的独特故事。

  除此之外,新闻中心还设置了科技范十足、彰显北京城市魅力的“看典”“寄语”“悦游”“探梦”等互动展示,记者工作区的8K超高清电视可以实现8K信号展示,云聚展厅的沉浸式直播交互系统融合多种创新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空间的全息直播和采访互动。

  为方便记者在新闻中心安全工作,根据中心需持中心证件、健康宝、行程码绿码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防控要求,中心运营期间专门设立了核酸检测点,记者凭中心证件可进行免费核酸检测。此外,新闻中心还可提供咨询、交通、餐饮、医疗等便捷的服务保障。

  “除专业优质的新闻信息、城市采访、新闻发布等服务外,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众多‘惊喜盲盒’。比如一层的冬奥特许商品线上定制区、媒体手册上的打车福利等,这些创意和细节都凝聚着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血,衷心希望记者朋友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度过一段愉快、有趣而难忘的时光。”徐和建说。

  

  北京冬奥组委:

  闭环内疫情在预估可控范围内

  

  据新华社电 北京冬奥组委2月1日在主媒体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人士表示,冬奥会开赛在即,入境人数增长,相应阳性病例增多,但未引起闭环内疫情聚集性传播,总体在预估可控范围内。

  北京冬奥组委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黄春表示,从1月23日冬奥村预开村开始,不断有人员入境,1月27日正式开村后,入境人数增多,最多的一天近1700人,因此输入病例数也在增加。

  黄春分析了阳性病例的总体情况。他表示,病例数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入境人数多少、奥密克戎在全球流行的趋势等。“我们从1月23日开始发布入境人员检测信息、阳性信息,包括闭环内每天的检测数量、阳性数量,可以看出病例的变化,我们也观察到,这两天入境人数相对少一些,病例数也相应减少。”

  黄春说:“基于我们目前闭环内的管理、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频繁的核酸检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虽然有病例增多(的情况),但并没有出现闭环内疫情的聚集性传播,总体是在我们预估的可控范围内。所以参赛各方、运动员,其他涉奥人员,包括中国公众,都不必担心,现在是一个安全的参赛环境,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黄春提示说,目前有一个新政策,如果是新近感染过的运动员,只要登机前5天能连续做4次核酸检测,且检测结果都是阴性,就有机会来华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