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开展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通知》提出,示范行动要聚焦高校毕业生群体,突出创业带动就业主线,精心谋划、定期调度、疏通堵点,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普惠政策,推动各地方制定专项政策,大力扶持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初创企业,提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利用双创活动周等各类平台及时宣传复制推广,力争全年为高校毕业生创造200万个高质量就业机会。 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比上年增加167万。很显然,依靠传统的就业渠道“挖潜”,如增加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岗位来扩大就业需求,是不够的,必须创造新的就业需求。而以“创业带动就业”,就是在做大就业需求的增量。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创业情况看,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鼓励有志者在“体制外”发展。体制内单位当然也需要优秀人才,但所有高校毕业生都盯着体制内单位,必然导致就业难。 以创业带动就业,包括以高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以及以社会创业带动就业。就高校毕业生创业而言,通过对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的创业数据与全国高校学生学籍学历数据比对,2015届~2020届毕业生中共有创业大学生54.1万,其中毕业生44.4万,在校生9.7万。投身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不到1%(2015届~2020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4837万)。按照这一数据,要实现2022年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为高校毕业生创造200万个高质量就业机会,任务艰巨。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看,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高校毕业生热衷于“体制内”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而与热衷“体制内”对应的是创业热情下降,选择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减少。 促进高校毕业生投身创业,需要出台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给予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贷款融资等支持,而更重要的是高校毕业生本身要有创业的意识,如果他们只想进体制内谋一份安稳的职业,那么就不想冒创业失败的风险去选择创业。针对这一问题,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落实大学生创业帮扶政策,加大对创业失败大学生的扶持力度,按规定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和社会救助。这是政策层面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这就好比冬奥会赛场上运动员为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而不畏失败、挑战自我。谷爱凌拒绝妈妈“没必要冒险”的建议,在最后一跳中,完成自己从未完成的动作,获得冠军。而两届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冠军羽生结弦挑战4A失败,未能登上领奖台,虽然失败,4A也没能认证成功,但是他挑战自我所展现的奥林匹克精神,感染了无数人。 高校毕业生投身创业,获得成功的会是少数,失败很难避免。为此,一方面,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提高创业成功率;另一方面则需要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给大学生“敢创敢试”的机会。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且能收获相当程度的事业回报,将能有力推进整个社会实现创新转型。 (作者是知名教育学者)
-
即时新闻
为高校毕业生创造200万就业机会,如何实现?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2月14日
版次:A02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