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制裁对俄杀伤力有多大?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2月24日        版次:A09G    栏目:外媒观察    作者:钱克锦

     陈春鸣 画

  羊城晚报国际评论员 钱克锦

  

  俄罗斯2月21日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地区的独立地位并表示要派兵去“维和”之后,西方政府纷纷指责,并立即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

  到23日,已经对俄罗斯宣布制裁的有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和日本。制裁的措施大同小异,主要是对涉及这次事件的俄罗斯的企业、银行和个人进行制裁,冻结这些机构和个人在西方的财产,停止发放签证,禁止与其进行商务往来等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德国宣布暂缓启用“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北溪二号”是连接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的天然气输送管道,耗资几百亿美元,已经完工,但还没有启用。由于这个项目对俄罗斯出口天然气和德国用气都非常重要,此前舆论非常关心,德国会不会把这个项目用作制裁俄罗斯的武器。

  那么,这些制裁对俄罗斯能造成什么冲击?换句话说,这些制裁能“制伏”俄罗斯吗?综合各大媒体的分析来看,想达到这一目的不容易。

  英国的《卫报》分析,虽然西方政府措辞很强硬,但实际上目前制裁的措施并不算严厉。制裁名单中的个人,有些在西方已经没有什么财产,去西方旅行的可能性也不大。

  美英和日本的一些制裁措施,还包括针对俄罗斯承认其独立的两个乌克兰地区,禁止与这两个地区商业往来。所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知名脱口秀主持人斯蒂芬·科拜尔嘲讽地说,“哦,原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西方要对乌克兰进行制裁啊”——当然这么说也有点夸张。

  就德国暂缓启用“北溪二号”工程,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的一名专家认为,这个工程尚未启用,所以德国的措施,和停止已经在运行的工程还是有所不同,而且德国也可以随时宣布开始启用。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卫报》22日的一篇报道说,西方的这些制裁“看来不会让普京少睡多少觉”。

  当然也有分析说,西方现在这些制裁杀伤力不大,那是因为局势还不严重。《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目前的制裁虽然效果有限,但发出的信号是强烈的:即俄罗斯如果不收手,就会被孤立。

  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西方的制裁就会加码。美联社分析认为,能预计到的西方最有杀伤力的制裁有两项,一是停止“北溪二号”项目,二是将俄罗斯踢出国际支付系统(SWIFT)。特别是第二项,如果实行开来,俄罗斯出售石油天然气、进口物资、国际贸易都将大受影响,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冲击。

  但正如很多西方媒体分析,如果走到这一步,对西方的伤害也很大。比如,如果将俄罗斯踢出SWIFT,那么,欧洲国家如何向俄罗斯购买天然气就是个问题,更不用说国际市场也会受到干扰。如果对俄罗斯进行能源出口制裁,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和德国,燃料价格肯定会大幅上升,日常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当然无论如何,俄罗斯还是很担心被踢出国际支付系统。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时,西方也曾讨论过这个措施,当时俄罗斯就说过,如果西方将其踢出国际支付系统,那就“等于宣战”。后来西方没有这么做。

  BBC的一篇报道还说,自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以来,美欧已经对俄罗斯进行了制裁,所以俄罗斯这些年也有一些准备,比如2015年以来,俄罗斯增加外汇储备,而且在外汇储备中减少美元比例。五年前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40%,现在只占16%;而且俄罗斯这些年也加强与西方以外地区的经贸关系。

  至于目前,有媒体分析说,普京的策略可能是,先不急着下一步行动,然后慢慢等西方内部出现分裂,导致制裁措施效果变得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