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华工硕导担任冬奥速滑队“体能管家”

致力于培养广东首批校园冰雪+体能专门人才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2月24日        版次:A16    栏目:校园达人·园丁    作者:陈亮

     韩春远为运动员们进行核心力量训练

     韩春远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亮 实习生 方贺 通讯员 孙彦东

  图/受访者提供  栏目图/视觉中国

  

  日前,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中国代表团以9金4银2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完美收官,其中担任开、闭幕式旗手的男子500米速度滑冰运动员高亭宇勇夺中国历史首枚男子速度滑冰金牌,而在女子速度滑冰500米比赛中,新疆姑娘田芮宁100米起动则滑出了10秒31的世界最快速度。

  短距离速滑属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型项目,运动员的成绩背后,离不开精密、专业的体能训练。本次冬奥会就有一位来自广东高校的“体能管家”——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的教师韩春远博士,在冬奥期间担任速度滑冰女子短距离项目体能教练。能够与冬奥会选手拥有“同款”体能教练,不少华工学子都直呼“惊喜”与“骄傲”……

  

  体能长一寸,比赛无不胜

  

  韩春远是华工硕士生导师,曾任国家女足、网球、篮球、跆拳道、田径、击剑、雪橇等项目体能教练。早在1月10日他就来到北京体育大学国家冰雪教学训练基地,与冬奥健儿们一起开展赛前训练。“体能长一寸,比赛无不胜。”韩春远告诉记者,这是中国速度滑冰队贴在训练场地的一句标语,体能训练是一直以来帮助队伍取得好成绩的“制胜法宝”,是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的基础和保障。

  “运动员的奥运会备战是一个系统、科学、复杂的训练和调适过程,从科学的体能测评,到基础体能的夯实,再到综合体能的提升,最后通过专项体能的强化,转换到专项技术上,为专项技术的表现和发挥提供强有力的体能支撑和保障。”韩春远坦言,陆上专项力量训练的设计是个难点,因为要在陆地上模仿冰上技术动作,并在此技术动作模式或动作结构下完成抗阻、负重、加速、减速、控制的练习,冰上则进行有助力的、阻力的、控制的等冰上技术训练和专项能力训练。

  多次作为国家队的“体能管家”出征,此次是在“家门口”作战,韩春远直言“无比自豪”。在此之前,中国体育代表团曾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观看了升国旗仪式,并进行了出征宣誓。“为了祖国,冲冲冲!不负人民,拼拼拼!”这几句鼓舞人心的宣誓词,时刻回荡在他的脑海里,使他心中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汹涌澎湃。

  

  培养广东首批校园冰雪+体能专门人才

  

  冬奥会掀起了冰雪运动的热潮,在南方如何突破条件限制开展和普及校园冰雪运动,也一直牵动着韩春远的心。他认为,“北冰南展”的突破点应落脚于校园冰雪活动的开展上,可以推广“大冰雪的概念”。“广东的学校正尝试以旱地冰球、轮滑球等适合南方的‘冰雪项目’,以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结合体育课堂、体育社团、课后430、冰雪研学、知识讲座,以及各级各类冰雪项目比赛等方式,让南方学子体验冰雪的乐趣,并学习冬奥知识。”韩春远还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真冰场或人造冰场,或成立滑冰社团,利用广东开展较好的轮滑基础,实现从轮滑到滑冰的转换——“轮转冰”,把轮滑爱好者转为滑冰能手。

  作为广东省体能协会(GSCA)秘书长,韩春远长期致力于推动校园冰雪运动普及、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据介绍,2020年广东首个校园冰雪协会——广东省体能协会校园冰雪专业委员会成立,并在2021年举办了首届“校园冰雪体能+旱地冰球教练员”培训班,为广东省培养了首批校园冰雪+体能专门人才。

  

  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

  

  当代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下降等问题引起社会普遍担忧,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和家长的韩春远尤为关切。在他看来,现在提倡的“体教融合”不能局限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而应做好课堂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社区体育指导及家庭体育作业的一体化开展,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塑造体型、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韩春远谈到,冬奥会后将回归校园,此前他在华工负责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体能训练课,以及公共体育专业学生的定向越野课。他介绍称,华工大一新生第一学期体育课采取“身体素质训练课+专项体育课”的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基础体能水平,其中基础力量、基础耐力及核心塑形等体能训练内容,一方面为四年的体育课程学习和体育锻炼奠定牢固体能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体态与体形的修正进一步重塑或再造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并逐步形成终生锻炼的习惯与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