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又是春耕好时节 广州农耕历史原来这么悠久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3月02日        版次:A09G    栏目:粤讲粤有古    作者:曾潇、李焕坤、谭铮

    


  羊城晚报记者 曾潇 李焕坤 谭铮

  

  春回大地暖,又系一年春耕嘅好时节。随住现代科技嘅发展,宜家讲起农业,大家好容易谂起大型智能机械、农业无人机、无土栽培等等。呢几年每逢春耕,在广州嘅田野上,可以见到越嚟越多新一代农民,操控各式现代设备进行劳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实,广州嘅农耕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广州水稻耕种嘅发展,仲影响咗宜家广州市区嘅珠江河道。你想唔想听下呢段古?本期《粤讲粤有古》带你了解下。

  

  春回大地暖,又是一年春耕好时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在说起农业,大家很容易想起大型智能机械、农业无人机、无土栽培等等。这几年每逢春耕,在广州的田野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新一代农民,操控各式现代设备进行劳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实,广州的农耕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广州水稻耕种的发展,还影响了现在广州市区的珠江河道。你想不想听下这段历史呢?本期《粤讲粤有古》带你了解。

  “五羊衔穗”这个美丽的传说,道出了广州“穗城”的起源,也道出了这座城市和水稻、农耕的缘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显示,在四五千年前,广州就已经发展出了水稻的人工种植。

  2020年11月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增城区金兰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金兰寺遗址是珠三角平原北缘一处重要的史前贝丘遗址,是广州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史前遗址。在本次考古发掘中,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部主任曹耀文表示,金兰寺遗址②层文化层分布于发掘区的大部分区域,据初步检测分析推测为古水稻田遗存。如果能确证,这将是岭南地区第一次通过考古发现、同时也是年代最早的古水稻田遗存。

  除了金兰寺遗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约有4000年历史的增城松丁山遗址发现了不少水稻种子遗存;在黄埔马头庄遗址发现了炭化稻、炭化稻穗轴。此外,黄埔区九龙镇汤村的茶岭先秦遗址检测到水稻植硅体。就目前研究成果表明,至少在距今4400年前,茶岭先民可能已经开始种植以粳稻为主的栽培稻。

  如此悠久的农耕历史,影响了今天的广州。粤语里,现在还保留着很多和“米”相关的俗语,比如“得米”,意为达成目的;“倒米”,形容帮倒忙;“有米”代表有钱。

  甚至今天广州市民引以为豪的珠江美景,也有悠久的农业发展的助力。以大沙头为例,大沙头现在是广州沿江路上欣赏美景的重要打卡地,也是珠江夜游的主要出发码头之一。但是在明末清初的方志地图中,并没有标示大沙头,说明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水域。直到道光年间的《广东通志》,大沙头才在当时的地图中被标示出来,可见此时沙洲已经形成。

  据悉,清末,大沙头与沿岸之间的水道逐渐淤浅,大沙头被人们开发为良田。为了提高土地耕种面积,人们在原有的大沙头农田基础上继续向江围田。到了民国时期,大沙头以上的珠江流域和广州城人口聚集,农业开发随之越来越多,导致水土流失也越来越大,更多的泥沙分泄到此,加快了大沙头与沿岸连成一片陆地的过程。

  可以说,珠江流域的农耕文化,深切地影响了沿岸的环境与水道变迁,广州市内珠江河道有今天妩媚婉约的样子,与此有莫大的联系。

  现在,随着城市区域的扩展,农田逐步走向广州城的外延。眼下,广州的黄埔区、从化区、南沙区等地陆续启动春耕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