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PM2.5来源占比最大的是移动源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3月02日        版次:A10G    栏目:    作者:

  羊城晚报讯 记者薛仁政、通讯员粤环宣报道:2月28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20年度PM2.5来源解析成果。为厘清广州市PM2.5主要来源及化学组分,评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效果,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从2015年起,每年组织开展PM2.5来源解析,近日完成了2020年度解析工作。成果表明,广州市PM2.5来源占比最大的是机动车辆为代表的移动源,从2018年至2020年主要污染源及各化学组分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研究表明,2020年广州市PM2.5来源中占比最大的是移动源,占总量的31.9%,其中机动车源占16.1%,非道路移动源占15.8%;面源(农业、生活等)占20.6%,生物质燃烧占12.3%,燃煤源占10.7%,自然源占9.2%,扬尘源占5.9%,工业工艺源占5.8%。

  广州市不同区域PM2.5来源构成略有差异:机动车源、扬尘源对中心城区影响较大;工业工艺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对北部区域影响较大;非道路移动源和面源(农业、生活等)对南部区域影响较大。

  广州市PM2.5化学组分中,有机质占比最大、为40.4%,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分别占18.1%、6.3%、5.8%,元素碳占2.8%,重金属元素占4.1%。二次细颗粒物主要由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等气态前体物经化学反应生成。

  2018至2020年,广州市PM2.5主要污染源及各化学组分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与2019年相比,移动源、燃煤源、面源(农业、生活等)、自然源、工业工艺源和扬尘源的影响下降;与2018年相比,燃煤源、工业工艺源、扬尘源的影响下降。化学组分中,有机质(OM)、硫酸盐(SO42-)、硝酸盐(NO3-)、铵盐(NH4+)和元素碳(EC)的影响与2018年相比下降。

  以上数据表明,广州市坚持以保障环境安全、服务社会发展为重点,不断强化“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PM2.5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广州市PM2.5年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实现连续五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持续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

  下一步,广州市将在持续巩固PM2.5治理成效的基础上,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进一步利用污染物来源解析等科研成果指导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广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