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 广州市昨日通报了海珠区的疫情防控情况,目前已甄别密接者97人、次密接者4人,均落实了纳管。重点场所环境样本检测均为阴性,对有关“红码”“黄码”人员,已落实监控。此外,就琶洲会展中心现场处置因预判不精准、应急预案不充分等,导致大量人员滞留展馆,海珠区政府向群众致歉。这是对网络舆情的坦诚回应,一定程度解除了公众的疑惑。 平心而论,在短时间内对偌大的展馆采取管控措施,调动700多人的采样队伍,对约5万名人员进行核酸采样,确实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其要面对的各种挑战和考验是可以想见的。对于因此而造成的现场等待和焦虑,政府能及时回应并道歉,值得肯定。 毫无疑问,疫情之下,民众对于控疫措施应予理解和配合。两年多的防疫,我国“动态清零”式的防疫政策已充分显现出有效性、优越性。控疫面前,生命是第一位,个体权益适当让位,既是防疫所难免,也是值得的。 但群众越是理解,控疫相关部门所承载的期望就越重。诸如封控、隔离、赋码等措施,在具体的场景乃是疫情防控所必须,但若后续的分流、疏导等环节跟进不及时,或细节方面不完善,也会造成群众不便。有关部门既要加强防范,做好日常监控,更要对可能的“意外”多做防备,不留任何漏洞。特别是随着疫情期延长,更要优化流程,不断提高精准防控水平,既阻断疫情,同时也减少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影响。防控是刚性的,措施要有力度,但控疫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人,因此,同样要体现服务群众的温度。 海珠区的道歉实际也是给全社会提了个醒:各种“意外”或突发情况,正是对“平日功”的大考,疫情面前,各方都要“时刻准备着”。 相关报道见A3
-
即时新闻
海珠区的道歉也是一个提醒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3月13日
版次:A01G
栏目:街谈巷议
作者:阅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