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从有车开到有“好车”开

不断加强的政策法规 为老百姓的生命财产系上“安全带”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3月15日        版次:A08    栏目:汽车篇    作者:张爱丽

     消费者对汽车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图/视觉中国


  羊城晚报记者 张爱丽

  

  安全永远是人们对汽车行业的第一诉求,这也是过去数年时间里,央视3·15晚会汽车多次登台成“主角”的重要原因。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十年间3·15晚会涉及汽车产品质量报道的就有十多条。不过,随着各项政策法规建设不断加强,及消费者对汽车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业不断升级,开始倒逼车企“重质”,汽车安全问题亦因此向好转变。

  

  汽车安全涉及面广

  

  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02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汽车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其质量和服务方面也跟着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记者梳理历年央视3·15晚会发现,汽车投诉不仅涉及整车企业,还有相关汽车配件企业、新车销售企业和二手车经营企业,从原材料到汽车生产、售后,再到二手车交易,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在2011年的3·15晚会上,锦湖轮胎成为第一个被曝光的企业,报道称,其为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掺入返炼胶,导致轮胎性能下降,并因此牵连众多汽车品牌;2013年,大众汽车因DSG变速箱存安全隐患及江淮同悦汽车因车漆鼓包锈穿问题遭曝光;2015年,奔驰等品牌4S店因故意虚报和夸大车辆故障从中牟取暴利而登上3·15晚会;同年被曝光的还有路虎汽车,其被曝出变速箱故障导致倒挡失灵、行驶中失速等问题;2016年,则曝光了车易拍的二手车交易骗局;上汽通用五菱上榜2020年3·15晚会,原因是车主的2016款宝骏560车型召回4年,手动变速箱仍没修好;2021年,福特和英菲尼迪被相继点名,而两者都是因为变速箱故障,前者因为变速箱进水生锈,英菲尼迪则是变速箱故障频发,有相关4S店要求顾客“封口”……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推广和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其相关投诉也逐步增多。根据中消协的统计,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出现行驶中断电和自动驾驶失灵等安全问题、电池质量问题、续航里程缩水、汽车数据存储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业内人士陈立新分析认为,主要缘于四大因素:第一,一些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第二,随着新技术的增多,汽车整体也变得更加复杂,也就更容易出现各种故障;第三,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车企把心思花在了汽车的颜值、配置及低价策略上,而忽视了汽车的质量;第四,违法成本低,一些相关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而不顾产品安全去造假。

  

  产业升级倒逼车企“重质”

  

  令人欣慰的是,为了治理汽车市场的各种乱象,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不断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如2004年3月,国家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此后18年间内,中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召回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召回力度不断加强,为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立下了“汗马功劳”。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2021年,中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32次,涉及车辆873.6万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28.8%。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59次,涉及车辆83.0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9.5%;新能源汽车召回次数和召回数量比上年增长31.1%和75.9%。受市场监管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召回54次,涉及车辆256.1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9.3%。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已累计实施汽车召回2423次,涉及车辆9130万辆。

  为了更好地规范汽车消费市场,2022年1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新版《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新三包”),新三包在2013年实施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对经营者提出更加严格的责任要求,扩大了家用汽车三包范围,降低了退换车条件的“门槛”,对车辆售前、售后、使用、退换等相关规定也更加细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家用电动汽车发展迅猛,新三包规定将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等专用部件质量问题纳入三包退换车条款。

  业内专家何小北认为,不断加强的政策法规正在倒逼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促进产品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消费阶段的维修、退换和赔偿机制以外,相关政策法规更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消除潜在消费隐患的得力工具,为老百姓的生命财产系上了“安全带”。